新华讲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华讲坛 >> 正文

凌孜、沈建国、刘余莉、程冠军做客首场2015新华名人访谈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06-29 [来源]: [浏览次数]:

凌孜(中右)、沈建国(中左)、刘余莉(左)、程冠军(右)做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首场2015新华名人访谈
 

    中华文化于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言具有基础和根本意义,它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6月29日上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5新华名人访谈在东莞校区隆重开幕。首场访谈有幸邀请到叶帅之女、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凌孜女士(本名叶向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沈建国女士和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刘余莉参与 “中华文化与中国梦” 主题访谈。并特约中央党校《理论网》采编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层访谈记者程冠军主持访谈。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客座教授程冠军主持首场2015新华名人访谈
 

【开篇】程冠军:中国梦离不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程冠军教授详细讲解了中国梦的历史由来。他提到中国梦的四个关键人物:孔子、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小康”出自诗经,后经孔子提出,孙中山则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基因;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则让中国富起来了,他们四人为复兴中国梦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恢复中国往日的辉煌,而是开启新的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只是看当下,而是要回头看看30年、60年、170年。没有3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没有6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没有理由和条件来谈中国梦,170年前,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四场重大战争使中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从这时候就迈上了征程。

    今天,中国梦的核心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然而,这一切都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学校发展高级顾问凌孜以企业案例阐释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


【分享】凌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简单的礼仪,而是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之间处处体现出来的人文素养。”凌孜女士用一个企业传承传统文化最后获益的例子,阐释了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她说,用传统文化作为引领和教育企业员工,最实际的收益便是企业产值稳定上升,同时获得更大的信任。

    在儒家的思想中,仁爱始终是贯穿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仁爱即人文关怀。在企业的管理中,管理者懂得关怀员工是管理者素质优的体现,同时也能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企业学习传统文化不仅是让管理者学会仁爱,还是教化员工有爱心、责任心,倡导平等互助的理念。 

    因此,传统文化在表面上和实际上对个人对企业都有很大的正面作用,这些教化作用的最终结果就是促进社会和谐。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客座教授沈建国分享其独道的人生感悟


【感悟】沈建国:与共和国同龄的“非凡”逐梦历程

    心中有梦,路在当下。如果你在当下没有担当,没有责任,那么你的路就走得很艰难。目睹了共和国60年来的艰难历程的她感慨道:人生的每一次机会都是一笔财富。人生要读好“两本书”:一本是有字书——学校教学的教科书,一本是无字书——社会大课堂里的“百科全书”。在社会中的相处之道,要把握两个“十”字,第一个“十”是正确权衡各方利益关系;第二个“十”是正确权衡个人得失。

    学习三种人:一是学习阿庆嫂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细节关注的生活态度;二是学习江姐,就算是面对死亡都不感到畏惧,充满自信乐观地对待生活和工作;三是学习希拉里,从容应对各种尴尬的局面,明白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唱好三首歌:永远记住唱好国歌和国际歌,记住这是世界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解救自己,还要唱好《敢问路在何方》,面对任何情况都会想办法从容前进。

    记住三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复杂事情简单化;心怀宽广,好女不跟男斗。这样任何事情都能处理好。

    沈建国女士用她丰富的人生经历浓缩成了“两本书”、两个“十”字,三种人、三首歌、三句话,这就是她从一个因时代因素未上大学,从一名普通电焊工成功逐梦的“非凡人生”感悟。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客座教授刘余莉:“要把传统文化落实在实际生活中,不要做一个有知识没文化的人。”
 

【阐释】刘余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立足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指出财富、名声、地位都仅仅是“花朵”,德行才是做人的根本。在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沈建国以其谦虚好学,见贤思齐的品德在逐梦;凌孜女士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不遗余力地四处奔波,70岁依然身体力行参与其中,这就是她们身上所体现的德行。传统文化不管在今天还是以后都永不过时。

    她强调,要把传统文化落实在实际生活中,不要做一个有知识没文化的人。文化的本质,就是以文化人。大学教育不能成为只是技能的传播所,而是要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的人。然而,道德教育应该从孝道开始入手,这才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人能孝亲方能尊师重道。传统文化中的基本道德标准就是孝亲尊师,在此基础上,人才会真正有道德有文化,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回到经典之中,半部论语治天下并不是古人的夸张说辞,任何问题都能在论语之中找到答案。最后,刘教授呼吁要把传统文化的学习带入学校,带入课堂,带入人生。

    三位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联系。最后,程冠军先生总结道:梦在心中,路在脚下,书在手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梦必将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成为现实。

 

王庭槐院长(左)代表学院接受刘余莉教授(右)赠书《群书治要》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领导与嘉宾合影留念
 

(宣传与新闻中心供稿 文/李波 记者:廖君怡 图/记者:潘紫呈、曾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