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校宣传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并自觉践行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思想引领,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增强“两个大局”“两个共同体”新形势下的风险意识,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意识标配、精神标配和思想标配。
增强“两个大局”“两个共同体”新形势下的风险意识,理应成为高校宣传工作者的意识标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这“两个大局”是新时代的显著特征。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身处波谲云诡、复杂严峻的世纪变局之中。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传统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性变革,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史诗性巨变。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份子。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乃至人类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在“万物皆可转化为数据,万物皆可转变为媒介”的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已成深度融合之势,呈现出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特性,已成无人不用、无所不及之效。在此背景下,高校宣传已被直接地卷入了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思想意识多元多变的前沿阵地。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可确定和不可确定的风险挑战无时无刻不在生成和流变。由此衍生出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与较量,已借助持续迭代升级的移动互联网和数字信息科技,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阻隔。我们只有“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掌握互联网传播规律,增强网络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才能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这方责任田。
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理应成为高校宣传工作者的精神标配
古人有云“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如何有效防范风险,积极应对挑战?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正是高校宣传工作者的必由之路和明智之举。
2019年,《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的正式颁布,标志着党的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党的宣传工作为党而生、因党而立,贯穿党的历史始终,是伟大的党克敌制胜、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一部催人奋进的党史,嵌入了一部薪火相传的党宣史。高校宣传工作者理应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自我革命、改革创新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党的宣传工作精神,在守正创新、鉴往知来中提高风险防御的能力,积蓄应对风险挑战的智慧和能力,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应有的贡献。
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理应成为高校宣传工作者的思想标配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就被摆在了“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高校宣传作为党的宣传工作系统的重要基层构环,“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战略、固本和铸魂工程。新形势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宣传有原则,讲纪律。“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举旗帜就是要求高校宣传工作者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守党性,从思想上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练就守护校园正确舆论导向的“火眼金睛”和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三头六臂”。
高校宣传工作者要树立起大宣传工作理念,传承发扬好百年党史中赓续的宣传精神,尤其是自我革命、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精神,从内心深层激发出培元固本、守正创新的不竭动力,并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专业化发展道路。高校宣传部门要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突出、勇于担当的高素质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为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完成“育新人”使命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
文字:刘英
[作者系广州新华学院(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