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属地政府疫情防控要求,我校开始采取线上教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全体教师在袁持平等院领导的带领下,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根据课程特点调整教学组织和设计,以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多平台、多手段灵活组织线上教学。目前学院线上教学工作扎实稳步推进中。
3月14日,主管教学工作的方建国副院长积极部署各专业分享本学期线上教学的新举措,新亮点、新特色,确保线上教学保质保量,做好教育教学的“定心丸”。各专业任课教师热情踊跃地以一个个真实教学案例做线上教学示范,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线上教学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院整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整体教学水平保质保量。
一、多元平台授课助力线上教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各专业以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慕课、超星泛雅及智慧树等优质课程资源准备线上教学课程资源,灵活实施运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腾讯会议及腾讯课堂等多平台、多方式的手段组织线上教学。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老师们充分利用腾讯会议连麦,学习通课堂中的抢答,话题等功能辅助课堂教学,同时利用线上便利的优势,进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提升学习效率。吴喜龄老师和王艾嘉老师的《经济学原理》课堂中,学生互动频繁,效果良好。


部分《经济学原理》课堂互动
金融工程专业推陈出新,采用“一门课程,多种平台”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学习动力。刘双凤老师在《外汇交易》课程中,主要采用“腾讯直播课堂+超星学习通+智胜金融投资实战平台模拟交易”的形式开展课程建设。
经济学专业优化课堂参与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互联网金融专业、投资学专业也积极探索,使用多种线上平台开展课程。

互联网金融专业王艳娜老师实训课截图
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线上课堂
经贸学院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伟大的战“疫”精神,凝聚正能量,引导学生用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疫情。在《证券投资实务》课程上,梁昌洲老师把近年来的国内外时事热点与课本理论相结合,开展关于维护国家金融市场安全的课程思政主题讨论。有趣的话题让学生们摆脱上面授课时的“羞涩感”,踊跃参与到讨论中,还有学生打开麦克风积极发表观点,课堂活跃度大大提升。


课程思政元素示例
三、多手段优化课程设计
为优化课程设计,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挥集体协作能力,采用线上课程组备课的方式,精心准备教案。同时,实施专题化教学,将知识点或者技能点分解成若干个15至20分钟的片段教学,并穿插视频或者习题练习,减少学生习疲倦心理,增加课堂趣味性,解决线上教学的课堂管理和临场交互感较差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组线上集体备课

陈芳娌老师的“专题化”教学方案
经济学专业教师通过减少课件文字内容,增加图片、图形等形式的内容,简洁明了的展示课程知识,并进行具体讲解。另外,增加各类课程相关的趣味性案例分析讨论等。


蓝舟琳老师的《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风格轻松活泼
四、积极购买教学设备
板书是优质课堂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线上教学无法实现板书。为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经贸学院税收学专业的老师自行购置了数位板、手绘板等线上教学工具,为实现线上流畅地板书提供了硬件保障。同时在课堂线上线下同步课程时,通过手绘板在电脑屏幕中板书,也解决了线上听课的同学观看板书的问题。

授课教师利用手绘板实现线上板书
疫情当下,经济与贸易学院全体教职工团结一心,为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多措并举,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疫情阻挡我们不能相见,但在“云端”我们依然相互陪伴,让我们一起化“疫”为力,勇往直前。
经济与贸易学院供稿
文/邹冰晶 张小辉 各专业教师
图/各专业教师
审校|方建国
责编|刘赟
编辑|黄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