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疫情防控 >> 正文

我的抗疫日记|隔离小记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07-14 [来源]: [浏览次数]:

“车来了车来了,让我看看今天的早餐又有几个鸡蛋!”

这便是我们隔离学生在宿舍每天早晨的日常。

疫情的发生总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从凌晨四点被拍门声叫醒做核酸检测的惊慌失措,从得知不能出宿舍门的焦虑不安,到如今,我们面对门外推车送餐的声音早已经习以为常。

坐在靠近门边的位置,我对门外的声音总是格外敏感。这些日子,听声辨位已然成了一种新的技能和习惯。我能根据小推车声音的大小,判断志愿者离我们宿舍的远近。再根据物资落地的声音,判断这是一份饭菜亦或是牛奶。等声音远去,再兴致勃勃地喊上室友一起开门来接收属于我们的餐食。

如果门口刚好整整齐齐放着四个圆圆的苹果,一开门就到处乱滚,场景看上去倒也十分有趣,大家竞相拿起手机拍照,记录下眼前的这一幕。

从前每一次吃饭我们都可以由着自己的心意对菜式自主选择,而现在一下子变成了“早餐盲盒”“午餐盲盒”“晚餐盲盒”,大家觉得新奇的同时,也纷纷记录下来。于是经常有人在群里或是朋友圈分享,自己今天收到的盲盒是“红色”的还是“绿色”的。

同时,疫情也给了很多同学一段空闲下来的时间。大家开始拍照、拍视频记录,写留言,写推文,各自施展才华,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疫情下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一顿饭都要拍照留念,这是疫情下新华人特有的吃饭仪式感。

过去,我们常常习惯通过自己的眼睛直接观察世界,但由于不能出门,我们不得不依靠网络媒体来进行信息的接受。

兴许是受到隔离的影响,大家多少都有些许不良情绪,且虚假信息容易通过网络传播,无法查证,有人轻信谣言,真真假假的流言四起,闹得人心惶惶。但每当这时候,总会出现一批理智的学生,在不断冒出的流言蜚语中告诉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全心全意安抚大家“不清楚,一切等待官方通知”。正是有了这些理性的声音作主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得以有效组织,相互信任,才更快更好地在我们之间建立起了疫情的防护墙。疫情见人心,总的来说,还是更显人的善心。

受疫情波及以来,我们学校受到了很多的关注。一夜之间,我似乎成了家族群里的名人。不断有亲戚从新闻里得知了我们学校疫情的情况,询问我在学校的近况。

这是我第一次得到这么高的关注。隔离期间,从商家,到辅导员,到学校,再到整个社会,无一不在关怀着我们,为解决隔离状态下我们的各种生活难题出谋划策。灾难无情,但人间有情。虽然我们身处困难时期,但总会有人不离不弃,对我们施以援手,陪我们度过每一个艰难的时刻。

宅着不出门的时候,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缓慢起来。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呆在宿舍,把平日里一直想看却没看完的书列一个书单,把想看的电影一部部勾选,花一段完整而又不被外界打扰的时光去思考,去充实自己的内在。细细想来,这也不失为一种独到的体验。

过去大家总是来去匆匆,厌烦下雨天会在上课的路上弄湿鞋袜,现在倒也有心情静下来听雨声缠绵,看朝阳破晓,然后兴奋地拍照发给身边关心自己的人道:“看,太阳都出来了,我们一定会好起来的!”越到了这样的紧要关头,生活中小小的美好就越是叫人容易动容。

在这场疫情中,我并不是前线作战的医护人员,不是训练有素的安保人员,不是竭尽全力的志愿者们,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在宿舍被隔离的学生。

我每天的日常就是睡觉,领饭,追剧,学习,接收群里各种各样的消息,时不时奔走在下楼做核酸检测的路上。偶尔也会在宿舍内四处走动,和室友聊天谈心。我或许没有办法做出更多的贡献,于是我选择听从学校的安排,当好一名被隔离的普通人,这也是我此时能做出的最大贡献。

也许很多人都觉得,灾难的到来带来了不幸。但幸运与不幸都是相对的。我们的艰难在于没有办法掌控疫情,但我们也幸运得到了这样一份难得的经历,看到了这么多值得感激的人和事。这份感动,值得铭记。

文/黄韵筝

责编|李波

编辑|蔡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