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一直以来都是我校中文系学子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中文系的重点开展工作之一。为了让疫情期间的中文学子获取更多考研信息,中文系将考研辅导搬到线上,一场由中文系“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与吴良生老师直播平台合作开展的考研线上交流会于6月30日晚上九点半准时开始。直播过程中,中文系老师为在线学子解疑答惑,同时分享考研的干货。

吴良生老师主播、程露老师主持交流会
本次线上考研交流会借用吴良生老师微信直播平台开展,中文系副主任程露老师为本次交流会的主持人。交流会开始时,程露老师给同学们分享了一个好消息,今年中文系考研成功上岸的人数多达22人,与上一年相比人数翻了一倍,也简述了近年来中文系考研的一些热门专业,如语文教育专业、现当代文学等。同时,程露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开拓一些新的考研方向,比如传统文化类的专业。

宋俊华教授为同学答疑中
中文系主任宋俊华教授亲切问候因疫情在校内外隔离的各位同学,鼓励大家安心学习。接着他为大家介绍了目前各高校考研招生基本情况,指出大类招生成为招考主流。关于考研的方向,宋俊华教授特别推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类的专业。宋俊华教授认为,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大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自信,且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都在打造特色学校,“传统文化进课堂”已是普遍现象。因此,他建议一些有“教师梦”的同学不一定去报考语文教育专业,也可以选择报考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民俗学、民间文学,或者与人类学相应的专业等。
随后,有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报考,是否会在应聘教师时受到限制?”宋俊华教授马上为这位同学答疑:“民俗学、非遗和民间文学都是中文系专业下的学科,因此是不会受限制的,但是社会学和人类学是可能会受到限制,因此也要自己做好比较与判断”此外,宋俊华教授还给出了一些报考学校的小建议,他建议尽可能去报西部地区的学校,西部地区很多高校并不亚于广东省的学校,报考省外高校可以避免省内考试人数扎堆,减少“塞车现象”。

刘皓老师分享干货
刘皓老师用轻松幽默的方式与同学们分享她的考研干货:如果有同学想报考现当代文学史专业的,就一定要读书,要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现代文学必读的书籍是钱理群、温儒敏等人撰写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当代文学必读的书是陈晓明撰写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和陈思和撰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此外,考研的同学也要多留心去自己心之所向的学校研究生招生官网了解考纲和备考资料。

邵言言老师分享考研妙招
邵言言老师认为,考研是实力加运气的结合,平时同学们要以考研的心态去学习。即使最后的结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也不要太难过,因为当你走到考研的终点,就已经收获良多了。同时,邵言言老师指出,英语基础太薄弱的同学不太建议考研,因为往年不少同学是被考研英语分数拖了后腿。

谭清老师分享考研英语提升的方法
谭清老师针对如何提升英语水平,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好方法。谭清老师说,对于考研英语,一是词汇量要大,二是要习惯英语思维。其中,背单词要坚持每天背,不能间断。此外,她还指出了英语作文要观点明确,开门见山,同时要有属于自己的万能模块,而不是去背别人的万能模块,同学们可以自己归纳总结作文的万能模块,再向老师请教。

李想老师分享古代文学的干货
李想老师建议,考研的同学一定要读原典,而且要读全本,不要读简本。对于想报考古代文学的同学,她推荐了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此外,还要读相关的文论,比如《文心雕龙》等。除了要读原典的建议外,李想老师还希望同学们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做到高效学习。
最后,吴良生老师和程露老师对本次线上考研交流会作总结。程露老师表示目前大一、大二的同学现在就可以为考研提前做准备了,但也不要马上给自己限定考研方向,而是先认真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专业方向可以在大三再考虑。此外,程露老师就跨专业报考、院校选择、专业课复习等问题与吴良生老师进行对话,为同学们解答。吴良生老师特别强调“所有的学习都基于语感”,无论是中文还是英语,都要有语感,所以需要同学们多看经典著作和文论,在考研的漫漫长路上抵制诱惑,坚定信念。

直播中同学们的留言
在同学们不舍的留言中,本次中文系线上考研交流会落下帷幕。此次参加线上考研交流会的人数多达792人,获得在线点赞数高达3.7万,体现了中文系学子对考研的关注度之高。会议道别之际,许多同学表达了对老师们分享干货的感谢之情。在老师们满满的干货分享和同学们的努力备考下,相信中文系日后考研上岸的人数会一年比一年多,中文系也会越办越好!
校记者站中文系分站供稿
文/黄莹
图/网络截图
审校|程露、夏茵英
责编|李波
编辑|蔡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