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任友群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总结了伟大建党精神,系统阐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要求。新的征程需要教育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时代新人,需要广大教师赓续百年初心,更好地担当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我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教师队伍,1792万名教师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面向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更重,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更大,教育强国目标需要我们精准施策、锐意改革、补短扶弱,打造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以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筑牢教师思想之基。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衡量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牢抓实。强化师德教育涵养,打造课程体系、队伍体系、基地体系,基于不同学科教师、不同层次类型教师群体思想特点,开展针对性师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坚定教师理想信念,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加大工作下沉力度,压实主要负责人责任,建立联动挂钩机制,形成师德师风与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合力。加大警示教育力度,严格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持续开展教师师德师风和思想政治专项检查,持续通报典型案例,强化警示震慑效果,切实减少极少数教师失范行为影响教师队伍整体形象状况的发生。
二、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打造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推出新时代强师计划,打造高质量教师发展体系,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规格层次。改进师范院校评价,将师范教育作为主责主业。推进实施优师计划,面向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优秀教师,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高水平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体系。推进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打造集教师研修、教学研究、个体咨询、技术改革于一体的强有力平台。持续推进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着力打造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研究精深、潜心教书的大先生。
三、以教师管理改革为关键,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针对教师编制、职称、岗位、评价等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难题,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强化教师编制配备,破解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供需矛盾、结构矛盾,实现以县为单位,省市县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着力提高中高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畅通教师发展通道。继续推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落实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倾斜政策。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方案,指导高校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充分激发高校教师积极性、创造性。深入推进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改革,确保既能激发师范院校举办教师教育的积极性,又能提高教师入职门槛,遴选优秀人才从教。积极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理顺教师资源配置机制,发挥教育部门的主导作用,真正将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建设一批地方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验区,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综合改革和教师治理体系现代化落地落实。
四、以地位待遇提升为根本,不断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大力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压实地方经费保障责任,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对扎根边疆、扎根乡村的教师给予更多关爱和培养,让他们真正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扩大高校工资分配自主权,健全完善高校工资水平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做好每年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加大教师宣传表彰力度,建立完善国家教师荣誉表彰体系。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开展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
五、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为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新动力。推进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大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推动教师主动应用智能教学助手,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师范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未来教师;推动建设教师智能化研修平台,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建设集教师能力测评、学习资源精准推送、学习数据记录分析、学习效果跟踪反馈为一体的学习研修平台。大力推行“双师课堂”改革,以优秀教师教学引领和教学课程共享为支撑,缓解乡村地区、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的教师总体短缺与结构性缺编的难题。大力推进教师大数据建设与应用,优化教师管理评价,提升教师管理效率,提高教师服务水平。
中国教育报: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1/2021_zl47/202108/t20210823_55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