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讲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华讲坛 >> 学者讲坛 >> 正文

辛致炜教授:从新冠肺炎事件看数字化教学的未来

教学质量月系列教学讲座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7-01 [来源]: [浏览次数]:

6月29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务处组织教职工参与本学期“教学质量月”第三期在线讲座——“从新冠肺炎事件看数字化教学的未来”,主讲人为台湾成功大学辛致炜教授。本次讲座依托“腾讯会议”平台开展,由教务处处长尹小川主持,各院系领导、教师和部门的管理人员等140余人参加学习。

辛致炜教授作“从新冠肺炎事件看数字化教学的未来”主题讲座

辛致炜谈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国政府采取隔离、禁航等防疫措施,企业选择以异地分流上班、远距离办公或居家工作等方式维持运作,导致很多领域的模式进行了转变,包括药物供应链、新娱乐事业、卫生系统发展、绿色经济等。

辛致炜认为:“由于我们有毕业生即将进入职场,加上在校生在线教学的需要,各个方面的改变都值得我们教育岗位的人员做认真的探讨。新冠疫情后我们将难以回到旧日的‘常态’,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崭新的状态。”

辛致炜介绍,慕课从2012年开始出现,其线上教学模式已凭借前期积累基本搭建完成。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场景+情景+角色式的新教育”模式,对于推动未来教改的意义是值得探讨的。在当前新的教育模式中,老师应从解惑者变成知识教练,其角色从单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型成协调社群研讨会的“主持人”和从旁协助、带领学生集体建构知识的“教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辛致炜还介绍了物联网向“教联网”的转变,鼓励教师利用新的现代化的工具进行教学,并通过跟踪观察,对学生如何看待新材料新工具等进行评估。

辛致炜教授线上开展讲座

谈到数字化教学的未来,辛致炜建议,未来教育应通过线上与线下多元数据的收集,加以综合分析后,精准描绘学习者群体轮廓,再针对符合条件的学习群体进行以个性化为主导的学习。进行远距离教学的教师应注意五大要点,即照常安排授课进度与考试时间、每周上课时间可改为讨论时间、利用线上平台进行面试、强烈建议缴交报告或实体考试、保留所有教材及上课记录等。

辛致炜认为,教学靠的是精准、速度和标准,而育人靠的是感情、温度和创新。在未来教师角色中,人类教师应更加侧重于“育”,重点是把握教学大方向、促进感情交流、人际影响、培养创新思维、以智慧管理团队,而人工智能则侧重于“教”,比如进行多维、准确、动态的智能评估,完成即时问答与沟通,迅速完成作业与试卷批改,以统一的标准服务学习者公平、理性对待。教师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可以更精准地为学生学习提供所需要的“养分”。

讲座尾声,教务处处长尹小川对辛致炜教授本次讲座做了简短的总结,并结合我校教务工作实际谈道:“我们作为教师培养人才的重点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所以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建立批判性的思维,提升互相协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次讲座对于我校目前在线教学的现状以及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继续学习,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务处供稿

文/肖凯、李倩

审校| 尹小川

责编|刘赟

编辑|黄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