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新华学者讲坛迎来了我院讲座教授汪建英博士。汪博士为我院师生带来“中美高等教育的异同”为主题的学术讲座,讲座分别在广州校区、东莞校区举行。王庭槐院长主持,学院领导、系部代表以及400余名师生聆听了汪教授的精彩讲座。
王庭槐院长主持讲座
汪建英教授精彩演讲
汪建英教授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医学院教授、外科部副部长,外科学系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美国退伍军人科学研究服务部医学研究专职科学家、著名科琳施瓦兹讲座教授,为世界生物医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
讲座一开始,汪教授讲述了个人的成长经历,从中山医的本科、硕士到北大博士,又留学日本、美国,攻读博士后,现任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可谓是“土博士,洋教授”。他深谙中国教育的得失,又在美国从事教育工作,对中美文化、教育可谓知之甚深。他希望通过对“中美教育”的比较,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汪建英教授从美国高中阶段的评价标准讲起。美国通过GPA(grade point average)、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和个人技能、实践等多方位综合考察学生,在考量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还最大程度上挖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在谈到美国大学教育的培养的目的和准则,汪教授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是personal interest(个人兴趣),美国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自主全面发展学生,而非听从父母的安排。汪教授说:“我周末会去实验室做研究,不是为了其它,就是觉得自己喜欢去做,所以,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做你喜欢做的事情。”
二是academic freedom(学术自由)。汪教授认为,这个自由,是学生有学习、提问的自由,也是教师有教学研究的自由。只要不触犯法律,任何一个学术问题都有被质疑的自由。
三是 ability training(能力培养)。汪教授指出,“大学教育的核心是给予学生一杆猎枪,而不是一袋干粮”,大学既要传播知识,也要启发学生单独运用、获取、搜集知识的能力。
四是character(个性),美国人尊重个性发展,因此美国的教育是“因人施教”,鼓励学生创新,注重培养有特色有个性的学生。
五是self-control(自控能力)。在这一点上,汪教授深有感触地向大家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一位学生无意间知悉当天下午的考试题目,就向老师坦言,自己不能参加考试了。因为这位学生认为这就是作弊行为。这个行为在中国人看来简直是有点“迂”,但在美国人看来,诚实是对自身的尊重,成绩代表的是“我”,一定不能有欺骗。反观中国,正在处于传统道德伦理重建的阶段,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汪建英教授认为,“谨守诚信、爱惜名誉”是为人之要,不能有半点污点,希望新华学院的学子们让诚信扎根心底,守好我们道德的底线,重塑正确的价值观。
在谈到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时,汪教授指出中美教育虽都重视考察、考核,以考试作为主要手段,但美式教育更为注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汪教授生动的演讲方式与风趣幽默的语言博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笑声与掌声,他的演讲让让师生们大饱耳福,深受启发。
互动环节中,师生们兴趣盎然,踊跃参与,就美国的教育管理、高校经费运作、美国护士的社会地位、国内外学术自由、美国学生的独立、中国大学生优势以及国内外私立大学的对比等问题与汪教授交流。在谈到时下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汪教授建议我院医学专业的同学应培养自己与病人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且要使自己更加专业。
最后,王庭槐院长感谢汪教授的精彩演讲,并对本次讲座作了总结。此次讲座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开拓了视野,廓清了许多疑惑。既加深了同学们对中美教育差异的了解,又促进我院学术自由氛围,有利于我院学子追求创新质疑精神,培养自主思考和动手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汪教授的演讲为学院的办学与教育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启示,我院将继续加强同国内外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以及协同创新,促进学院教育教学的内涵式发展。
互动交流
讲座现场
合影留念
(文/新闻中心 图/岑家发 学生记者:戴梓键 罗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