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广东省当代文艺研究所谭运长教授来访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师生代表一起探讨关于传统文化的若干问题。学院副院长李中生、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张均出席研讨会。会议由李中生副院长主持。
谭运长教授讲学
关于杂志《粤海风》,谭运长教授强调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关于“粤海风”的概念问题。“粤”代表着广东文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而“粤”恰恰能代表着广东文化的特色。“海”则诠释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广东文化最大的特色便是中西文化的碰撞,故而“海”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第二个是关于“民间信”的传统文化问题。有人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是文化的“沙漠”,谭教授则不赞同这个观点。他认为当时的广东文化正处在“萌芽”状态,现在许多主流文化也是由广东文化发展形成的,比如我们熟知的《步步高》音乐,最初是从广东民间嫁娶的音乐中产生的,许多流行的电视剧、综艺节目也都能找到广东文化的影子。
谭运长教授与中国语言文学系师生们探讨传统文化
谭教授还特意对“家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家书”体现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古语云:“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基本上都是从“家”扩展开来的。“家书”不仅有文字的美感,还寄托了祖辈们对后辈的教导和期盼,以及后辈们对祖辈的敬仰,即使是最平凡的家书,也有其独特的精神魅力。
李中生副院长谈到,“家书”蕴含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信息传递十分发达的现代社会来说,“家书”已然成了一种历史的见证。这种情况下,我们该采取怎样的行动让传统文化回归,这或许是我们一生都要追求的学问。
(院记者站供稿 文/庞嘉颖 图/李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