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讲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华讲坛 >> 学者讲坛 >> 正文

梁国昭教授讲学新华:广东地理十问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12-03 [来源]: [浏览次数]:

\
 
“学习地理要注意地理学科的特点,要注意保留地理环境变化的资料积累。”
——梁国昭教授
 
    11月25日下午,由我院资源与城乡规划系主办的“广东地理十问”新华学者讲坛在我院广州校区举行。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地理学家、中山大学知名校友梁国昭教授担任主讲,资源与城乡规划系系主任陈俊合主持讲座。
    陈主任介绍道,梁教授是中大毕业的著名地理学家和老校友,在广东自然地理方面为学术研究领域贡献良多,希望本次讲座能让同学拓展学科视野,填补专业空白。
    梁国昭教授学识渊博,长期从事自然地理、可持续发展及湿地保护等研究。在现场,梁教授从地形水文、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三方面向在座师生介绍广东自然地理环境,并采用“十问十答”的方式进行讲解。
广东地形地貌水系何在
    梁教授从广东地理中的山脉水系格局与构造的关系、断裂带分布与“三峡”形成、多夷平面分布以及南岭构成这四方面,宏观勾勒广东地形地貌水系特征,分析其形成的特殊地理原因,并运用当年实地考察的图片和资料,形象描述其实际概况。
生态文明,传承文明,以人为本
    梁教授还对广东野生动物消亡和石灰岩山区环境窘况两方面进行解读,并表示人类过度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提倡大家要有意识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文化。在城市生态方面,他提到广东水资源多却因水资源污染严重造成用水紧张,以广州几条河涌为例,应从地理科学上寻找探究保护治理河涌的方案。
    谈及桑基鱼塘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梁教授通过对桑基鱼塘的科学研究与历史变迁的分析,指出桑基鱼塘模式所涵盖的生态农业观念和原理应当继承和发扬。
    梁教授认为,地理科学与历史文化存在密切联系:神话传说往往传递历史信息,以宋末帝粤东逃亡传说为例,运用地理学的考察研究,可以推理和考证历史。广东地理格局还与广东三大民系文化分布相关联,地理环境位置对地方文化的特色具有重大影响。


\ 陈俊合主任(中右)向梁国昭教授(中左)赠予礼物
 
        梁教授建议,由于地理科学的发展,无人机应用技术成为地理要素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现代化手段,在监测地理环境变化和积累航拍资料中有超常的效率,同学们应多关注和利用这一技术,不断学习,掌握更多先进的地理知识。

\ 梁国昭教授与我院师生代表合影留念
 

 
(院记者站供稿  文/余荣浩 扬子俊 图/孙骜)
校对 | 谢晶晶
编辑 | 林奕璇
责编 | 沈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