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听力与言语科学系(以下简称“听力系”)邀请到杭州聋儿康复中心主任史文迪做客新华学者讲坛,为听力系师生带来一场专题为“儿童听力学的精准诊断与干预”的学术盛宴。讲坛由听力与言语科学系专业副主任杨海弟副教授主持,全体听力系师生参加。
史文迪主任精彩演讲
史文迪主任首先以“听力学家的目标是什么?”这个话题引发在坐师生思考,然后道出本次讲座的主题。史主任认为,听力学家应追求儿童语言的可听度、可懂度、清晰度和佩戴的舒适度,尽可能为儿童学习言语水平和语言发育提供最好的信号。
他从儿童干预的目的、儿童干预的关键、精确诊断-精准干预目的这三个方面展开讲解,让大家清楚而准确地认识到儿童早期精准干预的重要性。医学研究表明,对生理年龄3个月内的听障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康复效果更加有效,儿童听力损失如果不能做到早期精准干预,影响非常深远。因此儿童听力损伤必须及时医治,同时家长也要担负起早发现和早治疗的责任。那么,如何建立早期诊断和精确干预机制呢?他提出以下几点:
一、建立早期诊断和精确干预的概念
一问:详细问这个小孩的病史。要问孩子的家长尤其母亲在孕期和围产期有哪些高危因素,因为先天性听力损失百分之六十是基因导致的,百分之四十是环境因素导致的。
二检:电耳镜检查要注意有无外耳畸形、外耳道和鼓膜情况等;检查眼(巩膜)、毛发、颅面、皮肤、颈以及心脏和肾脏等,并询问病史,目的是排除各种伴有听力损失的综合征。
三查:结合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综合检查进行评估。
二、精准干预常见问题解答
在医院做ABR、ASSR并不能精准干预,因为ABR和ASSR的电生理反应阈是要高于主观的纯音测听或者行为测听的听阈,需要关注电生理检查结果的单位。不同的医院不同的设备,它和行为测听之间的差值是不一样的,所以诊断时,黄金标准是行为测听。
三、儿童听力学精准干预原则及方法
人工耳蜗手术前一定要进行行为测听和佩戴助听器进行助听效果及言语评估。主客观测试综合检测交叉印证,准确评估儿童的残余听力。以便充分利用儿童的残余听力,采取精准的干预措施,并让家长在孩子佩戴后做真耳分析和问卷,观察了解助听器的效果,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成效。
讲座现场
随后,史文迪主任结合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分析了几个非精准诊断的典型病例和七个特殊案例,强调了进行儿童精准干预检查和评估的规范与方法。
此外,他还从儿童干预后复查标准、大前庭治疗原则、双模干预的重要性、使用助听器还是人工耳蜗的情况分析、家庭对于听觉言语障碍儿童干预的重要性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地阐述,让大家对儿童干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听力系学生通过学习加深了对儿童听力学精确诊断与干预的了解,感受到听力学日新月异的发展,认识到听力学专业的重要性和国内听力学未来光明的发展前景,坚定了同学们成为一名听力师的决心和信心。
师生讲座后合影留念
主讲人简介:
史文迪,杭州惠儿康复中心主任,浙江省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加拿大-中国言语和听力协会(CCSHA)、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卫计委听力学本科“十三五”全国规划教材:《助听器学》编委;《实用助听器学》第三版副主编;卫计委、民政部、劳动部“助听器验配师”职业职称考核培训教材《助听器验配师基础及二级、三级、四级培训教材》审校。曾赴台湾振兴医院听觉医学中心进修人工耳蜗技术,应邀还赴美国参加AAA听力学年会及AAO-HINSF北美耳鼻喉科学术年会、欧洲EUHA听力学会议,先后赴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瑞士、波兰、捷克、日本等听力学发达国家的听力医学中心进行学术访问。
中大新华记者站供稿
文/陈思伊
图/赵浩佳
审校|李妙
责编|杨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