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2024年暑期,广州新华学院组建64支青年突击队,共913名师生奔赴基层。
各突击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专项行动,多视角、多维度地关注社会问题,围绕岭南特色农业、特色海洋经济产业、地方特色制造业、文化创意、非遗传承、乡村规划、乡村文旅、健康养老、南澳县基础教育帮扶等九大方面开展志愿实践服务,为助力“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7月11日,广州新华学院艺映传韵突击队(以下简称“突击队”)前往良口镇,开展为期九天的三下乡之旅。
实践队不仅走访了良口镇的各个名胜景点,以拍摄宣传片的方式记录下良口美丽风光,助力良口镇文旅事业的繁荣发展,还通过直播带货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精心设计了个性农产品包装和IP形象,打造独特的良口品牌。在这一过程中,实践队深入调查了良口镇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促进良口镇文旅发展的有效策略,实现了推动良口镇的文化旅游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双向奔赴。

广州新华学院艺映传韵突击队大合照
青山促文旅,绿水抚心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口镇自然资源丰富多元,人文底蕴深厚独特,但由于隐匿于山林深处,鲜为人知。为了扩大良口镇的知名度,突击队成员分组行动,对当地的著名景点进行游览与走访,发放了问卷调查,走访了景区负责人、商户和居民,撰写了以“研究良口镇文旅发展现状”为主题的调研报告。
秉承“艺映良口,文旅传韵”的创作理念,实践队不分昼夜地奔走在良口镇的乡野田间,用镜头捕捉自然的律动,记录下岁月的痕迹和文化的精髓,将视觉艺术与人文情感相交织,铸就了一部深植良口形象的宣传片和多篇新媒体推文。
实践队还编写了良口镇、良平村两本旅游攻略,助力良口文旅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形象IP——泉泉,她头戴浴巾、身套游泳圈,象征着从化的温泉文化,绿色的头发代表了从化的原生态,传递出清新自然的感受。

实践地IP形象设计
突击队队员结合自身专业所长,立足于当地已有的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良口镇文旅行业发展奉献广州新华力量。

艺映传韵突击队原创的良口镇文旅宣传片截图
寻匠作源头,传千年古韵
千载古韵,源远流长。要挖掘良口镇的文化传统,溪头石巷这一古老建筑群便成了绕不开的话题。庄重古朴、气势恢宏,是溪头石巷深厚历史沉淀而出的独特魅力。
走进溪头石巷,手工艺品夺人眼球,各色美食同样毫不逊色,无论是精美的竹编工艺品,还是香气扑鼻的竹筒饭、鲜豆腐,都彰显着世代传承的匠人手艺,印刻着独属于良口的独特风情。
突击队成员立足于良口镇丰厚的人文传统,在对溪头石巷这个古建筑本身进行宣传的同时,也珍视这些匠人的手艺。突击队对当地传统技艺进行观摩学习,对当地特色美食进行品尝研究,从而挖掘它们的匠作源头、美食特色,加大了人文传统的宣传力。通过一系列宣传推文、宣传片的展出,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更多对匠作感兴趣的旅客,为良口镇的文旅发展添砖加瓦。

队员对当地景色进行拍摄宣传
数字赋新能,助农谱新章
助农求新,凝心聚力。良口镇良平村盛产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如荔枝、桑葚、龙眼、大米等,得益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充分发挥已有优势,这些农产品附加值的显著提高。然而,当地宣传力度尚有提升空间,为此,突击队开展了两场助农直播,旨在塑造当地农产品的品牌形象,扩大良口镇农产品的影响力。
直播从青年人的视角出发,为当地景点设计旅游路线,还将良平村的特色农产品作为展品,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没有推流和分享的情况下,评论数和曝光量均超出预期,点赞数达到了1.3万。
突击队在直播之余,还为良平村梁可枝书记、当地村民传授了直播和经营宣传账号的技巧。突击队制作了步骤简明的教程,帮助良平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宣传账号,并根据良平村的人文及产品特点制定了针对性的账号搭建方案。
突击队积极与书记、村民沟通,让更多的农户能够熟练掌握直播技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从而增加了就业岗位,带动了经济发展。这一系列的努力不仅为良平村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也为农产品的销售开辟了新渠道。

良平村梁可枝书记与突击队成员一同直播
绿水青山孕育了丰厚的人文传统,人文传统又凝聚着千年来勤劳勇敢的良口镇人民的劳动智慧。突击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知识,结合实地调研资料,以乡村振兴政策为总抓手,从青年视角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当地文旅宣传提供宣传资料,为良口镇文旅产业发展贡献了青年力量。

突击队与良口镇团委黄昱锐副书记合影留念
艺映传韵社会突击队供稿
文/谢凤萍 戚鸿杰 林雪环
图/谢凤萍 林静仪
初审|朱林峰
编辑|何宛桢
责编|刘赟
审校|陈捷云
审核|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