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广州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广州校区第一会议室召开了2024年“逸仙新华班”高阶课程研讨会。学校校长王庭槐教授,院系负责人王秀岚教授、谭杰文教授、曹颖男教授等,“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课程建设负责人和团队成员,以及院系教师代表和教务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王庭槐校长发表讲话

教务处副处长徐娟娟作工作汇报

各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发言
会上,教务处副处长徐娟娟就“逸仙新华班‘四新’高阶课程群建设情况”进行了工作汇报,内容主要包括建设背景、开课情况、建设成果与经验总结及下一步计划等。
新工科课程建设负责人何忠礼教授、新医科课程建设负责人曹颖男教授,以及新文科课程建设团队核心成员李想,分别就高阶课程建设实施情况进行了详尽的汇报。在报告中,他们深入剖析了课程开设的现状、教学方法的落实成效、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课程团队所取得的优秀成绩。同时,报告也指出了课程建设现状中存在的关键难点和挑战,进一步明确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具体方法,确保高阶课程的持续优化与发展。
王庭槐认真听取了教务处和各课程负责人的汇报,对“四新”高阶课程建设的工作成果给予了肯定,并提出期望:一要面向科技发展的新态势,积极将AI、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的学科知识融入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前瞻性和行业敏锐度;二要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课程群,通过联结同类型学科专业,共同打造具有共性的优质课程,形成广泛的辐射和推广效应;三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以鼓励更多教师投身于高阶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王庭槐表示,构建具备学科特色和体系化的高阶课程群一要以逸仙新华班“试验田”为基点,将高阶课程普及推广到全校各专业,使更多学子能够加入到高阶课程的学习中,共同进步成长;二以教学改革项目为载体,围绕“四新”建设发展目标,通过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与推动,对标建设更具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高阶课程,打造具有鲜明“四新”特色的育人“金课”;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将高阶课程与行业发展趋势紧密契合,积极探索建设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高阶课程。
王庭槐强调,逸仙新华班教学改革项目是一项具有持续性和系统性的综合改革工程,必须继续深化其改革力度,并坚持不懈地推进项目的实施。这不仅是学校下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一环,更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举措。
参会人员针对高阶课程的建设方向和建设内容等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各学院负责人和教师代表也纷纷各抒己见,并对“四新”高阶课程的建设方向和课程设置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接下来,学校将按会议精神落实开展工作,继续深化“四新”高阶课程教学改革力度,结合“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发展新态势,深入探索并开设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且适用度广、应用性强的高阶课程,进一步完善逸仙新华班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升育人成效。
教务处供稿
文/陈依岚
图/安娜
审校|徐娟娟
编辑|何宛桢
责编|刘赟
审核|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