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15日,继2014年成功举办首届“广州国际护理教育论坛”,广州国际护理教育论坛组织委员会继续联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粤举办第二届广州国际护理教育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本次论坛以“2015大健康时代的国际护理教育及实践”为主题,在佳润云凯酒店主会场组织10场专题学术报告,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分会场组织2场教学实践经验交流活动。
14日下午,论坛主席、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国家教学名师王庭槐教授作《“后MOOCs”时代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专题报告。本场报告会由论坛主席、台湾调适医学学会会长、国立阳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教授王锡岗主持,单元主持人为论坛主席、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姜安丽。
王庭槐教授作专题报告
据介绍,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全称“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2008年由加拿大Dave Cormier和美国Bryan Alexander两位学者首次提出后,迅速成为网络课程实践中的新潮流,影响遍及大学所有学科,因此被简称为复数的MOOCs。MOOC具有四个特征:Open(开放共享)是核心、Courses(课程)是内容、Online(在线)是时空形式、Massive(大规模)是结果、影响力。
王庭槐教授对MOOCs时代下,基于关联主义和行为主义两种教育理念下的cMOOC和xMOOC两种模式进行阐述。针对“MOOCs”时代出现的中途退课率高,教学理念停滞和教学模式单一,过分强调大规模普适性,不关注学生地区与文化差异,学习平台和终端单一等问题,“后MOOCs”时代进行了冷思考,尝试了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Meta-MOOC、DLMOOC(Deep Learning MOOC)、DOCC(Distributed Open Collaborative Course)、MOOL(Massive Open Online Labs)等方法,经发展已具备重视教学流程和质量控制,课程模式基于主题,侧重知识构建与创造,强调自主学习与交互学习,教学内容和师生关系更体现分布式以及学习平台和终端多元化的特点。
王教授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例分享了MOOC平台建设的经验。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目前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建医学数字教育示范基地,充分利用MOOC的教育平台推动医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王教授还介绍了美国MOOC课程的相关活动:倡导创造和建立稳定的教学和学位授予系统,从大规模的普及教育转向对学生层次的有效把握,将xMOOC模式与cMOOC模式进行融合,多种教育模式多元并存,进一步拓宽对雇主的服务等。
据悉,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建设MOOCs荟萃平台、微课程等网络自学资源共享平台,引进了超星尔雅通识课资源,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优质的通识课程教学资源。此外,该平台还对接学分银行,推动了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有机结合。
(宣传与新闻中心供稿 文/林奕璇 记者 钟嘉雯 图/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