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周有光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系列之专题学术报告会(一)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01-10 [来源]: [浏览次数]:

    1月10日下午,“周有光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系列之专题学术报告会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东莞校区教学楼②A201举行。特邀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晓教授,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许光烈教授为主讲嘉宾。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副院长、周有光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研究中心主任李中生教授主持报告会。
具备清醒的历史观和洞见的文化观
    董晓教授在阅读周有光先生各类作品后,深深地体会到周老清醒的历史观与洞见的文化观,并认为他清醒的历史观源于洞见的文化观。历史与文化相互联系,缺一不可。董教授还围绕周有光先生的学术思想带来的启示向大家举例论证“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间的关系”。\
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晓教授作学术报告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网络用语演变
   
许光烈教授以“网络语言及其造词理据”为题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探讨。许教授介绍了网络语言的由来及其定位,并通过生活中的各种例子表明网络语言已被大众广泛接受。他还讲到“趋隐性是网络造词理据的最突出特征”,隐晦而又富有涵义。许教授还举例“普大喜奔”、“十动然拒”、“何弃疗”等的生活网络词语的萌生来源。“网名造词预设这种‘跨度’的拿捏是最能展示功力的。没有跨度,有意无趣;跨度太大,不解其意;只有跨度适中,才能意趣兼得。”面对网络语言文化的蓬勃发展,许教授强调:“跨度适当,区别规范”方可。\
广州大学文学院院长许光烈教授作学术报告


\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副院长李中生教授主持报告会


\
学术报告会现场

\
会后,许光烈院长接受我院记者采访
(院记者站供稿  文/赖玉娜、黄宏烽  图/温纬韬、李远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