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由我院外国语言文学系主办,外语系团总支承办的外国语言文化论坛系列讲座之第四讲——“了解艺术,从意大利文艺复兴说起”在东莞校区成功举办。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彭丹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外语系办公室副主任欧衍伽老师以及外语系的师生代表们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彭丹老师精彩演讲过程
艺术之使命
彭丹老师硕士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英语教育专业,她在致力教授语言能力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及批判性思维。讲座伊始,彭丹老师就结合自身经历为国内中学生进行出国培训的经历,同时以哈佛大学着重通识教育为例,引导学生们思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文底蕴及帮助形成批判性思考能力。而艺术则是浓厚人文环境与个人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产物,同时杰出的艺术作品又能反过来提升人的审美水平与思考能力。
因此,接受艺术熏陶,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个人良好发展的要求。她督促学生们摒弃“艺术是空中楼阁,是无用之学”的错误观念,鼓励学生接触艺术、了解艺术、亲近艺术,培养好个人人文底蕴与批判性思考能力。其是为艺术之“使命”。
艺术之光荣
紧接着,她分别列举文艺复兴时期三位杰出艺术家米开朗琪罗、贝尼尼与梵高的主要作品,如雕塑《大卫》、《阿波罗与达芙妮》与绘画《向日葵》等,剖析这些艺术作品在宗教、历史、政治环境与艺术构图、色彩、主题等的影响,同时表达其呼唤古希腊文化,解放人性于神性的突出作用。其是为艺术之“光荣”。
艺术之斗争
她引述这三位艺术家较为悲剧的人生际遇——热爱雕塑,却在教皇压迫下完成西斯廷教堂壁画《创世纪》的米开朗琪罗终生不承认自己是绘画家;少年俊才贝尼尼经历感情背叛与创作被毁后,无法克服骄狂心理而从此一蹶不振;内心敏感的梵高画艺高超,却因不被世人理解而潦倒终生。其是为艺术之“斗争”。
在回答学生提问环节,彭丹老师重申说,艺术存在一体两面的特点,是不完美之美。艺术以其超凡的表现力,表达出自身与寄寓其中的精神之“光荣”,同时艺术的萌芽、壮大与凋落又与“斗争”密不可分。艺术本身就是“Angle”(天使)与“Demon”(恶魔)的结合体,艺术蕴含的巨大能量若被引导好,则是创作,否之则是哀怨与衰亡。
讲座过程中,气氛轻松活泼,彭丹老师用丰富的才识与幽默的语言,时不时引来学生会心的笑声与掌声阵阵,更好地激起了学生接触艺术的兴趣,加深了学生们对艺术的了解与认知。

彭丹老师与出席嘉宾及学生工作小组合影留念
(外国语言文学系、院记者站供稿 文/记者:赖俊伟 图/方梓栋 谢扬)
责编 | 沈美辰
校对 | 林奕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