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提笔忘字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尤其体现在年轻一代的身上。逐渐习惯了在键盘上敲文码字的我们,习惯了引用各种网络用语来活跃氛围的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飞跃在纸张上、荧屏上的汉字,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传承。如此悠久而浓郁的文化,其渊源、发展过程直至今日的广泛应用,一步一步,都值得我们探究、反思、破解其中奥秘,进而将文化更接地气——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10月10日下午,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李炜教授应邀来我院开展“汉文化心理在现代汉语中的体现”讲座,携领我院学子一同揭开“汉语文字”千年以来的神秘面纱。
我院王庭槐院长主持讲座,蓝永金副院长副书记、李中生副院长、中国语言文学系张均主任和夏茵英副主任参加讲座,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丘国新部长、中共东莞市莞城区委员会严正副区长、中共东莞市莞城街道委员会刘林宏书记应邀出席讲座。王院长向同学们介绍李炜教授,讲座在同学们的期待与掌声中拉开序幕。
王庭槐院长主持讲座
汉字的本质是图形。“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古中国的汉字文化完整地保存下来,并不断地发展进步,这是为何?”开门见山,李炜教授向同学们抛出问题,“因为我们国人有着对汉字文化独特的‘汉文化心理’。”在李教授的研究中,汉文化心理是一种思维特征,归纳为“具象——类比——联想——经验——情理”,这是汉文化在现代汉语中的变迁发展的规律体现。
“同学”为什么不写作“童鞋”,“浪漫”怎么不是“狼慢”,“冰激凌”怎么就叫“冰淇凌”?对于汉字文化,国人是挑剔的,并非“信手拈来”。每一个字、词,在国人心里都要通过“汉文化心理”这一关,才能被广泛使用。李炜教授列举的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例子,让同学们深刻地明白:我们的汉字,可以绕开声音,但必须植入人心。
互动环节上,同学们向李炜教授提出自己的疑问
在互动环节,在场的同学们踊跃向李炜教授提出自己的疑惑与见解,同李教授一齐探讨汉文化(汉字文化)的奥秘。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其独特的思维见解令李炜教授欣赏有加。
同学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李炜教授致敬,谦逊的李炜教授向观众鞠躬致谢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仍“流连忘返”,向李炜教授求教
讲座最后,王院长作总结讲话:在世界激荡的各类文化中,因为中国人独特的“汉文化心理”,让汉字成为了有原则的文化,更是严格的文化。希望我院学子,还有更多的中华学子,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忘我国特有的汉文化(汉字文化),不断探索、研究,让它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里立足,绽放得更加绚烂!同时,王院长代表新华学子与李炜教授约定:诚邀李炜教授再来新华讲学意犹未尽的汉文化心理之下篇,李教授欣然同意。
院领导、李炜教授与师生合影留念
(院记者站供稿 文/谭洁 图/罗诗婷、罗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