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地方政府与区域公共管理”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委党校陈鸿宇作题为《“十三五”广东创新资源的跨区划重组与共享》的报告。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委党校陈鸿宇教授作主题报告
陈鸿宇教授就“十三五”规划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强调发展的基点应放在创新上,同时秉承“创新理论”鼻祖约瑟夫·熊彼特独特的理论体系,高屋建瓴地进行以下三方面的阐述。
关于“十三五”、“创新”和“跨区划”
陈鸿宇教授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并同时开拓科技创新资源、制度创新资源、开放创新资源,再升华到打破行政边界来整合创新资源并优化其配置,实现全区域共享。
广东创新资源存在的现象及问题分析
陈鸿宇教授表示,目前创新资源跨区划重组与共享的问题是广东创新资源的空间配置严重失衡。以粤东西北地区科技方面为例,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1.15%,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3;2013年广东省研发经费统计显示,珠三角研发经费投入占94%,而粤东西北地区仅为6%;截止2013年,全省共有孵化器210家,其中珠三角有194家,粤东西北地区仅11家;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密度偏低,研发人才仅占全省7.81%等。思考出现此类问题的根源,陈鸿宇教授提出: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目标、重点和路径的认识还不准确,不全面。该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是创新的制度和体制制约;二是粤东西北创新驱动的源动力不足,创新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三是相关政策缺乏普惠性、协同性;四是粤东西北地区开放创新程度较低,未能统筹利用国际国内创新资源。
跨区划整合和共享创新资源的路径
在了解“十三五”基本理念,发现广东创新资源存在的问题后,陈鸿宇教授提出跨区划整合和共享创新资源的三条路径,一是调整全省科技投入布局,适度向粤东西北倾斜。建议政府明确粤东西北应不应该实施以及如何实施,然后开始编清单,组织专家团队协助省政府相关部门和粤东西北各市政府清理、编制粤东西北创新驱动项目清单,逐年加大科技经费投入;接着再搭建平台,即各级政府承担各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和孵化器平台建设。二是促进“互联网+”企业“小微化”。陈鸿宇教授提出,这是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机融合,我们既鼓励粤东西北深耕传统产业,又鼓励创新产业链。三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原则,对粤东西北的创新驱动发展实行普惠式的政策扶持。
陈教授希望政府认真做好各种成果创新对接平台、产业集群品牌平台、扶持资金平台和各地级市开放平台等,构筑国内创新资源的新机制。
(文/公共管理学系 罗亮梅 图/院记者站 冯展豪)
校审 | 赖俊伟
责编 | 李波 林奕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