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同学们的娱乐形式也日益丰富,熬夜已成为了一部分大学生的“精神刚需”。赶作业、赶策划、忙社团、社交、煲剧……同学们在夜晚忙得“不亦乐乎”。毫无悬念,中学时期在老师带领下的课前必修——“晨读”被一部分同学束之高阁。
然而,在中大新华有这么一群人,坚持着“晨读”传统,每天晨曦初照之时,循着琅琅书声,便可找到他们的身影。
中大新华的清晨,同学们坚持着晨读传统
广州校区校园的学生正在晨读
东莞校区校园的学生正在晨读
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相约在晨曦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晨之计在于书声琅琅。为督促、激励全校学生养成早起晨读的良好作息与学习习惯,在全校营造浓郁的良好学风与校风,外国语学院从今年年初就在廖益清执行院长的带领下开始精心部署着这场史上规模最大的晨读盛宴。在中大新华5月的清晨,这项备受关注的活动终于与大家见面了。为了将该项活动做成学院的品牌活动,并推广至全校,惠及全校学生,外国语学院更是多方联合,携手校学生会共同组织“‘相约晨曦’英文朗读月”活动。
为扩大活动的影响面与提高参与度,组织方采取督促与激励并举的方式来全面推广。积极参与此活动的同学只要坚持完成24天的晨读打卡便可获得全勤奖,且针对不同的打卡的天数也会有相应的加分奖励。以此来激励大学生养成早起的习惯,养成读书的习惯,让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记忆。我校校长、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生理学教授王庭槐也从生理学的角度解读了晨读的裨益之处: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休息,没有“前摄抑制”,这是一个记忆高潮,此时学习一些难记忆而又必须记忆的东西较为适宜。但是,一项好习惯的养成,关键还是在于坚持。
5月20日清晨,我校莞穗两校区参与晨读的人数共达2800余人,经济与贸易学院、信息科学学院以及会计学院的学生数量最多。中大新华的学子们在操场内、教学楼前、林荫校道上,践行“三基三严三早”的优良传统和“早、正、严、实”的严谨学风,怀着美好的憧憬,翻开书本,用晨读开启了神清气爽的美好一天。
万人读书声震天,火炉华阳两校区,书声琅琅新华园,晨光滟滟金柳池。王庭槐校长以诗相诵以寄托他对我校青年学子坚持晨读传统最终养成良习的深切期望。
早年的教学督导詹俊川教授在校园指导学生晨读
早年的英语教师王永泰教授在校园指导学生晨读
外国语学院尹明祥教授在操场指导学生晨读
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孙荣在操场指导学生晨读
外国语学院学子长期在教室坚持晨读传统
学生记者采访“相约晨曦”活动组织的同学
“晨读和晚自修作为中大新华一贯倡导坚持的教学传统,我校老一辈的教学督导、专家教授们为之付出了诸多心力。衷心感谢这些老教授、老专家们为我校优良的学风与教学质量所打下的坚实基础。今日,我看到中大新华青年学子在外国语学院的组织下,正用实际行动坚持着晨读,且晨读的队伍一日比一日壮大,已在穗莞两校区形成一道朝气蓬勃的风景线,为之动容,倍感欣慰。”王庭槐校长感言。
仅做到一天、两天、一个月早起晨读并不鲜见,能坚持一学期、一学年直至完成整个大学学业才值得自豪。有效激励同学们长期坚持下去是该项活动举办的初衷。廖益清执行院长告诉记者:“我们准备一直延续下去,只要为学生好,我们愿意坚持!”除了打卡式的激励措施,我们学院的级导师、相关任课老师也会去晨读现场指导,给学生答疑解惑,及时解决外语朗读的发音、语调等学习问题。外院从办学之初就一贯坚持着晨读的教学传统,大部分外院学子一直集中在教室坚持晨读,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在操场、校道等其他场地坚持晨读。“我们举办‘相约晨曦’英文朗读月活动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把外院的晨读传统带给所有学子,让更多新华学子自愿加入其中,共同受益,共同进步。”廖益清执行院长感言。
在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升起之时,同学们早早抵达操场,手捧读物沉浸在读书的美好氛围之中。“以往自己一个人早起读书,总有种‘孤军奋战’的感觉,稍有所松懈就会半途而废”,已坚持打卡一周的王同学向记者分享道,“但这次活动,有这么多的人一起参与,大家暗暗较劲又相互鼓励,感觉每天都斗志满满!”参与晨读的同学们还纷纷表示,学校组织集体早读,并给予学分的鼓励,不仅能够督促自己每天坚持读英语,还能够促使自己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了一天的学习效率。
此次活动的负责人之一李同学表示,同学们参与此次“相约晨曦”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读书时精神状态也十分饱满。“通过此次活动,看到能帮助这么多同学养成良好的作息和学习习惯,我也感到非常自豪”。李同学笑着说,“因为志愿者打卡点有限,而参与的同学很多,甚至都出现了忙不过来的现象,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能加入我们”。
经济与贸易学院的梁静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读书期间坚持晨读的故事,并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晨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息习惯。此外,通过早晨开口大声朗诵,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语言类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口语的提高,是别的学习方法无可替代的。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相约晨曦而喜于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要从每日晨读开始,通过大声诵读激起生命的活力,重燃当代青年的朝气。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重在“读”,并要有效率地阅读。想要提高阅读效率,在晨读前我们应制定一个合理的阅读计划,为自己计划好要完成的阅读量,并坚持完成每天的“小目标”。我们还要大声朗读,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口、耳、眼、脑形成协作立体学习的模式,也有效避免心理默念导致的分心和走神。
为了让大学生重拾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养成早起的习惯,营造读书的氛围,不仅我校有所举措,其他多所高校也都付诸了行动。郑州大学推出的“早餐工程”活动、浙江工商大学推出的“你晨读,我送早餐”活动。此外,还有风靡各大高校的最大规模的晨读活动——“百万晨读”:联合2000所高校形成晨读大军,挑战世界纪录,并希望设立“中国青年晨读日”。这些高校的各式各样的晨读活动都受到了学生积极的响应,促使同学们养成早起和读书的习惯,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
国家日新,不仅需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更需要注重当代年轻人的培养。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青年一代的我们应该主动担起提高社会人文素养的重任。让我们行动起来,拒绝熬夜,习惯早起,相约于充满清新气息的早晨,相约于“晨曦”,谱写关于青春的篇章。让我们在火炉山旁、华阳湖畔,高声朗诵关于未来的故事,点燃我们心中的“中国梦”、“新华梦”。
学生在操场席坐大声朗读英语
晨读时刻,学生倚靠在栏杆上认真阅读
早晨,学生在操场晨读
稿件来源:中大新华记者站
策划:刘赟 肖海妍 文字:杨雪莹 曾依 赖婉莹 杨艺
图片:陈嘉炜 邬文江 钟盈盈 陈曦 曾水宣 陈琳璋 李臻梓 外国语学院
审校:刘英 责编:刘英 编辑:叶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