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特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华特色 >> 正文

[一系一名片·经济与贸易系]强师资 显特色 重实践 育英才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08-30 [来源]: [浏览次数]:

经济与贸易系简称经贸系。秉承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模式,构建产学研发展平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经贸系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经济学、税收学、金融工程、投资学六个专业,自建系以来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了一支教学质量优良、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队伍,师资总数名列学院前茅。经贸系现有专职教职人员86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4名,讲师及相关职称的教师40余名;外聘教师5名,其中特聘首席教授2名,双师型教授1名,兼职教授2名;其他兼职教师8名。

经贸系坚持经贸特色办学道路,一方面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在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大智慧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等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

◥“金字塔式”的雄厚师资阵容

经济与贸易系借鉴国内外著名商学院的办学经验,广纳人才,现有教职员工86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5名(含其他副高级1名),讲师33 名(含助研1名)。他们当中既有参与国家级项目、学术造诣深厚的顶尖大师级学者,也有在海内外高校受过专业训练、热爱学术科研、献身高校教育事业的年轻学者,同时还包括经贸系聘请的实战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的兼职教授和国内外特聘教授。

一、领导核心教授团队

1.杨卫华,教授,分管副院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中山大学税收与理财研究中心主任,获得广东省税务学会“特别贡献奖”

2.袁持平,教授 ,经贸系主任,国家智库:粤港澳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3.周开国,教授,经贸系金融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主任

4.方建国,副教授,经贸系副主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广东省房地产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广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

5.黄国龙,副教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

二、特聘首席教授团队

1.Ronald Anderson ,教授,经贸系金融工程专业首席教授、投资学专业学科带头人,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金融学主任

2.邹建华,教授,经贸系经济学专业首席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

3.王学钦,教授,经贸系统计学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教授

4.陈万灵,教授,经贸系国际与贸易专业学科带头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

三、骨干教师团队
◥“先进一流”的实验教学设备

经贸系积极借鉴国内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先进经验,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目前建有金融衍生品实验室、银行实验室、税务稽查与纳税评估实验室、办税与出口退税实训室、经济学沙盘实验室、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会展专业实验室等7间实验室,总占地1528平方米,配合专业教学软件,承担《证券投资实务》、《金融衍生工具》、《企业所得税申报》、《多元统计分析SPSS》、《展示空间设计》等30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

◥“知行合一”的多层次实践教学

经贸系秉承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模式,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逐步完善专业结构,构建产学研发展平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知行合一”的多层次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

◥“经贸特色”的学术讲座

经贸系讲座、活动的最大特色在于体现经贸专业特色。一方面,该系积极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精心策划各种讲座,诚邀财经领域的著名学者、成功企业家、家长、优秀校友到校开展财经论坛,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界精英,扩宽专业视野;另一方面,贸易系鼓励学生紧密结合专业知识技能,在策划举办各种活动中融会贯通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

◥“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

经济与贸易系下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经济学、税收学、金融工程、投资学六个专业。其中,经济学专业下设应用经济、低碳经济、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方向;税收学专业开设税收政策与税务管理、企业纳税管理与税收筹划两个方向。

◥“前途光明”的毕业前景

经济与贸易系毕业生整体就业核心竞争力强,前景突出。选择出国留学的比例逐年增加,主要赴美国、英国等国家名校深造;就业集中在进出口、金融、证券、税务等专业领域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其他名企。该系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实践能力,得到就业单位的认可和青睐。

◥了解经贸系更多资讯

经贸系主页:http://jmx.zdxh.cn/index.html

咨询电话:0769-82676829/82676870

通讯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沿江西一路7号

邮编:523133

◥访经济与贸易系主任袁持平教授

袁持平(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担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主任。2012年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研究领域:世界经济、区域经济。

袁持平教授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1部,发表研究报告11篇,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0项,获得2011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获得澳门特区政府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奖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邀港澳问题时事分析专家,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

文理融通研学问 拾载丹心育桃李
通文理,实基础,研学问,贵以恒

袁持平教授在1983年和1990年分别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和教育学硕士学位;2001年,又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5年完成武汉大学商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求学时光里,袁教授夯实学问基础,成为了文理通融的学者,胸有沟壑,志存高远。

求学路上,他一直秉承着两个观点:专业知识为基础,循序渐进为方法。现在袁教授主要任教经济学,他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往更深的方面延伸,量变引起质变显得更具有实质性。比如现在本科生上初级经济学原理,研究生上中级经济学,博士生上高级经济学,这种不同的级别差异,就在于一些量化分析的方法的成熟程度以及精确程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也需要相当大的理科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此外,大学生必须具备基本和稳固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石,通过基础专业知识的积累去解决实际问题。

袁教授一贯坚持的基本要求是:高校教师须把科研作为教学的基础。目前经济学基本研究的知识背景源于理科基础,而他认为,自己是比较幸运的,先学理后学文,从数学过渡到经济学的求学过程,这样积累的知识背景使得他在从事经济学研究时显得更有底气。

在科研方面,袁教授主要以区域经济研究为主,曾多次主持教育部和广东省有关粤港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袁教授指出,就大学本科阶段而言,从应用层面去研究的话,学校方面应该多开设一些实习实训的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操能力。

袁教授认为,纯学术研究是学科发展的一个导向,实际情况研究是问题导向,只有这两个方面相互吻合,从问题出发,从研究学术时碰到的一些挑战出发,根据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就会取得一个相对较好的研究成果。而搞科研的一个重要品质则是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如果没有数十年的坚持,没有上百个失败实验后的不气馁,屠呦呦就不会在八十五岁的高龄获得诺贝尔奖。持之以恒非常关键,严谨的方法更需要持之以恒。

科研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反复研究的量变过程,最后才达到质变的突破。

三十五载教师梦,新华教育十载情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袁教授说,除科研外,教学也是他非常喜爱的工作,所以教师对于他而言,是人生很难得的一份职业。教师的成果其实很明显,比如做研究,一篇篇文章,得到社会的一个个认可,就反映出自己的成长过程和进步空间,教学也是如此。很多人把老师比喻成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确实有许多学生记住了自己。

在新华从教十年来,袁教授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教育方式从对学生“要你学”转换成学生“我要学”,这需要他在日常教学中创新形式与内容,把我们国家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既接触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又能够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分析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袁教授欣慰地告诉学生记者,以前他的一些学生,如今有的从事金融类行业,都还记得他当初给他们讲的经济学原理课程,当初的课程和理论已学以致用。“伴随着青年学子的成长,觉得这也是我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喜悦,一份收获。”

从2006年被聘任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开始,袁教授就负责本科生基础课程《经济学原理》的教学,但同时也教授过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学,投资学等。春风化雨,诲人不倦,袁教授凭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在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结缘新华,作为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工作了十年老员工,袁教授深深地感受到,中大新华的成长,犹如一棵小树苗逐渐长成了大树。他印象非常深刻,学校第二届招生的时候,整个学校的招生规模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左右。如今学校的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2万余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升级,更关键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办学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袁教授寄语中大新华教育:“新华学院传承了中大的精神,将历久弥新。十年中大新华,处于青少年时期,风华正茂!祝福新华教育,在独立学院的未来竞争中,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