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特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华特色 >> 正文

[三早教育]康复医学系探索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12-21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康复医学系(以下简称“我系”)在教学中践行着王庭槐校长提出的“早立志规划人生、早理论联系实际、早参加社会实践”的“三早”教育理念,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医院实习实践,为提高学生临床实际动手能力和早接触临床提供良好的平台,做到与临床无缝衔接。

我系开设至今,一直在反思新的医疗大环境下,传统的康复医学如何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探索优化亚专业设置,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目的是满足新时期社会的需求,扩大学校在国内的影响力和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近两年来,在调研国内外有关高压氧、呼吸治疗学、言语语言病理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国内的就业前景下,在中山大学及南方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配合下,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

一、明确办学目标,健全课程设置

针对我系前三年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开展情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优化,深化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模式与教学机制改革,促进各学科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工作。围绕双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人才市场的需求,确定了高压氧治疗、呼吸治疗和言语治疗3个岗位课程,形成了专业知识教育、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等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以及临床技能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修改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依托医院资源,主动适应康复发展的需求,课程体系重心放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及康复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培养目标主要是能从事康复治疗学专业及其教育、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医学和健康卫生相关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我系每一门课程单独设置具体的课程进度表,每门课程以教学负责人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团队,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理论、课内课外实践、校内实训及校外实习,到毕业论文设计,科学合理、层次递进。

二、重视实践教学,彰显办学特色

本专业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高压氧医学、呼吸治疗学、言语语言病理学岗位特设课程。

1.呼吸治疗学岗位课程临床实践

安排学生到有资质的教学医院,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通过实习,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技术操作训练,巩固和提高心、肺系统疾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基础知识,毕业后基本能达到康复医学专业呼吸治疗师的要求。

2.高压氧岗位课程临床实践

在学校建立了首个高压氧舱实验室,前期已经拥有氧气加压舱一台、空气加压舱新一代中央控制台一个。使学生在实验室内就能学习、熟悉高压氧舱设备,以实现教学中理论密切结合实际的目的。并设立医院见习课程,在理论授课、实验室学习的同时,让学习能在医院将理论及实验室的学习,逐渐融于临床工作中。安排学生到有资质的教学医院,包括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等医院实习。在实习实践中结合临床病例的高压氧治疗过程,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熟练掌握高压氧操舱技术、熟悉设备使用维护,巩固和提高高压氧治疗各种适应证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毕业后这些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技术熟练的高压氧治疗专业人才。

3.言语语言病理学岗位课程临床实践

分配学生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教学医院进行语言、心理治疗实习,掌握言语功能障碍的评价方法和语言训练方法。在实践中,学会对失语症患者进行评价和分类,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语言治疗;对构音障碍患者进行评价,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语言治疗;分析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作出诊断并给予心理问题的治疗。毕业后学生可在各医疗、康复及相关机构和部门从事言语治疗康复的专职岗位工作。

目前各专业学生正按计划在教学医院参加临床实践,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技能,为日后工作奠定良好的临床基础。通过校外实习基地丰富的临床实习及进行临床专科康复治疗、专业特色技术实践,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很好运用于临床实际工作,能扎实掌握临床各类型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掌握和熟悉康复医学的基本原理、康复治疗学基本诊疗技能和临床应用;在康复团队工作方式并发挥积极作用;主要涉及康复医学科(医院、中心)住院及门诊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语言病理学、义肢矫形治疗、中国传统康复以及康复治疗相关的工作范围和对象;了解主要治疗技术和临床应用原则、各康复治疗技术分类和作用、以及主要技术和技能的临床操作和实施。

呼吸治疗
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练习
高压氧治疗
三、校医联合实训,理论与临床无缝对接

本专业积极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和课程,实行毕业设计、学生实习校院双导师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理论、实践、临床技能全面提高;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实验教学环节突出基础、突出综合、突出开放、突出创新、突出课内课外一体形成“基础—综合—毕业实习”为主线的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制定专门的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等教学文件,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认真设计,采用临床技能驱动模式组织教学,学生在实验之后需要提交实验报告与作品。实验类型以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内容为主。

校内,逐步完成实验室装修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及实验室设备申购等,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验操作基地。2017年4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1研究所和山东华信公司分别为我系捐赠高压氧舱和高压氧控制系统各一台,用于我系学子高压氧教学和实操。高压氧舱和高压氧控制系统将为学生掌握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技能提供极大的帮助,为学生高压氧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SHC 900GD型单人氧气加压舱

我系积极拓展校外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基地。2017年6月12日,我系与广州科莱瑞迪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康复医学实训教学基地”在广州科莱瑞迪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系主任黄东锋、系副主任谭杰文与科莱瑞迪公司董事长詹德仁、营运中心总监李力、骨科康复事业部总监晁勇、市场部经理欧阳金先共同为基地揭牌。

系主任黄东锋(右二)、副主任谭杰文(右一)和企方代表董事长詹德仁(中二)、 营运中心总监李力(左二)、骨科康复事业部总监晁勇(中一)、市场部经理欧阳金先(左一)为基地揭牌

此外,建立了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

四、早期参与学术科研,以科研带动专业学习

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坚持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在实习基地导师的指导下,在临床实习的同时独立开展科研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临床素质和科研能力。

我系学生撰写的论文《便携式医疗设备在空气加压舱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读< 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有感》,《振动排痰在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高压氧治疗中容易忽略的影响咽鼓管开放的因素》被中华航海医学会高气压设备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录用,并应邀在会议上作交流分享。

更可喜的是同学们将《高压氧治疗须知》创作成微视频,这在国内外属首例,视频通俗易懂,有效保障了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和提高了治疗效果。

\
康复医学系供稿
文︱曾丽丽、谭杰文
审校︱谭杰文
责编︱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