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特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华特色 >> 正文

[三早教育]外国语学院践行“三早”教育举措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11-02 [来源]: [浏览次数]: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5年,开设三个专业:英语(翻译)、商务英语、西班牙语。在校学生总人数超过1800人。2016年新开设的西语专业创纪录地成为全校年度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外国语学院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原则以及“了解世界文化,传递中国声音,服务区域经济”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积极响应并传承我校“三基三严三早”的优良教学传统,不断探索和充实我校“早立志规划人生,早理论联系实际,早参加社会实践”——三早教育理念的内涵和价值,在致力于培养既有人文情怀、又有实操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早立志规划人生

外国语学院十分重视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该活动以专业教育为主线,重点为新生解读专业前景、了解专业学习,清楚专业目标。主要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做大学之道、外院人才培养总目标和外语专业特色与发展介绍,各专业副主任做专业课程和方向介绍,优秀教师做学习技巧传授,级导师、辅导员做思想引领,优秀学生干部做社团介绍,老生代表、新生代表讲话等,入学第一个月安排学科带头人一系列教育讲座,力求让新生在适应大学环境的同时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为此奋力拼搏。

 

2016年新生入学教育大会现场
商务英语专业学科带头人郭桂杭教授(左五)讲学新华

在迎接新生入学报到前,外国语学院就以党总支书记、院长为主搭建起迎新工作协调小组,多次召开相关协调会议,并亲自到新生宿舍检查宿舍各种生活设施情况。而迎新现场更是设置二维码展架,为新生提供辅导员最齐全的联系方式,为家长打造微信群加强家校协同联系,旨在从多渠道帮助大一新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并正确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迎新现场
迎新现场的二维码展架
■二、早理论联系实际
夯实基本功—院级团队,精品课程

外国语学院作为文科类专业的重要教学平台,以人文教育,即文学文化为根本,以教学质量为核心,推动内涵式发展。根据学生情况、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通识教育,强化学科基础; 形成专业特色,发挥个人特长; 培养职业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实施“多维渗透、课程分段、方向分流”的课程体系,本科四年采用“4个1”的培养模式,即1年定角色、1年重基础、1年抓方向、1年抓特长,4年一贯抓好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英语(翻译)专业师资雄厚,基础课教研室有院级综合英语教学团队,高年级翻译教研室有在同声传译和机辅翻译方面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英专教学成果显著,其中专业课教师在全院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奖7人次,并已取得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通过评审的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重点课程3门,还出版有《英美研究》、《公共英语演讲》、《英语900句》等自编教材。

 

商务英语专业在院级商务英语专业改革综合试点项目的支持下,逐步推进商务英语写作、跨文化交际、BEC剑桥商务英语、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商共5个教学团队的师资建设。其中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商的教师具有双学位或实战经验丰富,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教师团队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或去企业锻炼,较好地实现了工学结合。

 

西班牙语专业师资起点高,中教皆为国内名校毕业,并在海外留学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外教经由西班牙马拉加大学推荐,均为对外西班牙语硕士专业出身,拥有丰富的专业技能与实战经验。

 

以专题沙龙的形式为学生讲授西班牙节日风俗
学习如何动手制作西班牙特色果酒及准备应节礼物
教学与办赛—外语赛事大本营

外国语学院重视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积极开展学生课内外活动,使课堂教学真正被学生消化,并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外国语学院的实践教学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英文报纸、第二课堂、学子讲坛等方面。由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主办的院报Young Explorers自2010年创刊以来,面向全院征稿并发行,为广大新华学子提供了锻炼与展示英文写作、稿件采编与排版设计等能力的良好平台。外国语学院的第二课堂自创建以来,发展了几大品牌赛事,如一年级的语音语调大赛、电影配音比赛,二年级的演讲比赛、辩论赛,三年级的英文话剧之夜、英文写作大赛、英语口语大赛与英汉口译大赛。优秀人才被推荐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佳绩不断。如2013年全国首届英语口语测评大赛中,颜锐同学获得专业英语组全国第二名,广东省第一名。2014年广东省第二届岭南杯英语写作技能大赛何雪雁同学获得本科英语专业组二等奖。林婷婷同学获得2015“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广东赛区三等奖。林婷婷、李烨获得2015年东莞市首届大学生商务英语翻译大赛口、笔译冠军。商务英语专业和西班牙语专业拟组织一系列特色竞赛,如:商务英语词汇知识竞赛、商务英语实践大赛、西班牙语音语调大赛,西班牙语presentation大赛等。

 

外国语学院第七届英语话剧比赛
产学研结合—实训教学,实践基地

在打造时代要求“外语+”教育平台之路上,外国语学院尤其着力于建设校内实训室和打通校外实习基地。外语专业实验室已建成同声传译实训室、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另有筹建中的机器辅助翻译实训室。一门语言的习得系于融会运用,外国语学院专业实训室为全方位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外语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外国语学院注重产学研充分融合,“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好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成为双师型的“好师傅”,进而增强学生的服务社会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校政企合作上,外院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发展节奏,积极与广东自贸区互动,成功与广州南沙区人民政府、广州南沙海事处与广州市人力资源局就业中心、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世界五百强企业惠而浦-广东惠而浦家电制品有限公司、中国五百强企业深赤湾港务有限公司、东莞市翻译服务中心等知名外企、国企建立实习基地关系,与其共享市场信息、专业领域资源,驱动创新校政企合作。

 

西班牙语专业积极寻求与地方企业合作,建立多样化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外国语学院一行与广州南沙海事处刘昌江政委(左三)等专员留影
“心系教育 不忘初心,校政合作 驱动创新” 外国语学院赠锦旗给广州南沙海事处赞其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南沙海事处李思强处长(左五)等专员接受锦旗
盐田国际工会主席王东川先生(左五)接待外国语学院一行
国际化视野—留学项目,海外合作

为了给新华学子铺设前往海外留学的跳板,开设了硕士预科班。外院承担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BEC考点的工作,是英国剑桥大学外语考试部认可的BEC培训和考试点。

 

外国语学院还积极与国外知名院校签署合作协议,为外院学子真正走向世界打开了新的大门。比如西班牙著名国立综合性大学马拉加大学,美国拿撒勒大学、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孔子学院和澳门城市大学等高校已有合作开展的“暑期语言文化游学项目协议”,“2+2英语双学位项目协议”,“2+1+1语言文化进修项目协议”,“3+1+1硕士项目协议”以及“国际访问学者项目协议”。

 

■三、早参加社会实践
创实践实习平台

外国语学院致力为学生创建实践实习平台的同时,也努力构建校企合作项目,让外院老师进入企业与社会接轨,提升老师教学水平并积累真实的专业课程商业案例、原始素材。外院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取得优异成果,成功与东莞龙头企业德永佳纺织制衣公司完成第一期商务英语培训项目,第二期培训项目亦将启动。外院开创“企业英语角”活动,让学生进入企业与前线人员交流,真正实现“英语+”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外院创新“企业走进来,我们走出去”的教学模式,与东莞深赤湾港务有限公司建立见习基地关系后,成功让学生走进码头,实地贴近学习进出口贸易,兑现“接地气”的教学宗旨。在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平台上,外院大胆拓展新领域,握手酒店管理、国际物流等领域,打开学生多元化就业前景。成批的外院学子在实习基地企业的安排下被派送到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勤奋好学、文明有礼,工作表现均获得企业的一致好评。

 

外国语学院2013级学生到广州市人社局就业培训中心实习,工作表现受好评
外国语学院2014级学生到访深赤湾码头参观学习(一)
外国语学院2014级学生到访深赤湾码头参观学习(二)
外国语学院2015级学生参加德永佳“企业英语角”活动
外国语学院2014级学生在东莞曼佧特国际大酒店实习,工作表现优秀
炼学子之德智勤

外国语学院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心智与勤俭,为学生进入社会前的过渡做最好的准备。学生在各企业实习岗位上勤劳好学、谦虚有礼,在积累实习经验的同时也努力学会感恩,学会体验不同的社会岗位,学会“做人”。

 

曼佧特酒店前厅部 前台接待员 外院2014级 周婷婷 第一份实习有幸来到了曼佧特国际大酒店。两个月的时间在让我们迅速成长了不少。在工作中,每天看见形形色色的客人进进出出,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服务,增强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诚心为客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工作真的很累,但是我们却感觉很充实。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变得更加的成熟,遇到问题时也要变得更加的冷静,镇定。
曼佧特酒店餐饮部 西餐服务员 外院2014级 陆荣生(右) 何明迁(左) 两个月以来的实习经验让我们体验到人生的百态。作为基层员工,工作态度尤为重要。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服务水平质量高低,也才能彰显出国际大酒店的风范。不论职位的高低,只有用心的服务才会让客人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微笑服务是我们学会到的必杀技,互相尊重是我们学到的基本准则,吃苦耐劳是我们学到的人生宗旨。感谢曼佧特酒店给予了一个平台让我们开天窗,接地气,开拓了国际化视野。
三下乡活动

外国语学院积极展开暑假“三下乡”活动,如我院于2017年暑假组建的三下乡队伍“迎风飘扬社会实践队”前往吴川的梅岭进行“飘色”民俗文化调研,让同学们在实地调查走访中充分认识到保护当地民俗文化对于拉动当地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外院三下乡队伍“画说岭南调研队”在探寻岭南民俗文化之路的过程中还接受了广东电视台《今日关注》栏目组的采访,表达了大家希望通过媒体使蓪草文化能更好地传播与传承的美好意愿。由外院陈绮雯老师带队的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则远赴汕头市,开展以“海门贝雕”为主题的一系列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寻访贝雕艺人,了解贝雕文化,开展问卷调查,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贝雕这一传统工艺的重视与关注,同时给这一传统工艺带来新的生命力。

 

“迎风飘扬社会实践队”根据当地的县志对“飘色”文化追根溯源,找到了许多珍贵历史材料。
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则远赴汕头开展系列调研

外院师生联手展开的各类“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不但为外院学子了解中国国情与新农村建设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更丰富了同学们的人生经历,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外国语学院 供稿:沈美辰
校审|欧衍伽
审批|廖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