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特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华特色 >> 正文

[三早教育] 生医工师生:热衷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碰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10-30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目前建有两个专业,分别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共设立三个专业方向:生物医学仪器、医学物理与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我院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导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践行我校“早立志规划人生,早理论联系实际,早参加社会实践”的“三早教育”理念,并结合自身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我院生医工学子,早立志规划人生,早期参加临床实践,尽早参与学术科研,重视学生的专业教学和临床实践。

■一、早立志规划人生,开拓专业实践和规划视野

我院每年在新生入学阶段就举办新生见面会,院领导和专业主任对专业特色和发展前景进行详细介绍,解答同学们在学业上的和未来职业发展上的困惑,为新生在大学学业规划和未来人生规划上做好铺垫。

以上为2017级新生见面会现场

我院还邀请与专业相关并具有临床丰富经验及科研经验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讲座,为学生讲述临床经验及科研动态,学生与学者进行积极交流,为学生在早励志规划人生提供丰富经验借鉴。

杨卓方学者为我院学生开展讲座

我院一直保持着与香港理工大学学生的学习交流常态,每年12月,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都会与放射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就自身学习、校园生活、专业实践进行深入交流,分享心得感悟。交流活动让我院学生受益匪浅,使学生在专业实践和规划上开阔了思维。

2016年的粤港交流活动现场
 
■二、早期参加临床实践,“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培养

我院致力于建设几个高水平的临床实践基地,目前生物医学专业实习基地有6个单位,已输送了共五届学生完成每学期4-6周的临床实习。其中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建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专业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在建立之初也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肿瘤防治中心的专家队伍的大力支持。基地拥有一支全国一流的放射治疗专业的专家,教授队伍以及全国一流的专业设备和实习条件,承担了学生专业课教学,指导学生临床实践以及毕业论文设计,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培养模式。

王庭槐校长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主任夏云飞教授了解我院临床实践基地教学情况
医院专家为我院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提供意见和建议

秉着“早理论联系实际,早参加社会实践”的教育理念,我院学生在学校大一期间的基础理论课学习后,在大二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同时在大二寒暑假期间进入实习基地临床见习阶段,开展临床的观摩学习,实现前期基础理论教育与临床早接触。在医院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让学生早期、多次、反复接触临床治疗设备操作及临床病人的实践活动,加强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二是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活动的专业感知,引导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和专业思想,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学生操作治疗设备
学生在DR室为病人摆位
学生在进行定位前的准备
学生在打激光点进行定位
 
■三、早期参与学术科研,以科研带动专业学习

在培养学生临床实践的同时,我院始终坚持“以科研带动专业学习,带着问题进临床,解决问题出结果”的育人理念。其中,医学物理与技术专业学生在见习期间,坚持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带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专研精神,在实习基地导师的指导下,在临床实操与接触的同时独立开展了科研调查,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目前已收集该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毕业设计论文54篇,汇编成《学生临床实践论文集》专刊。

学生临床实践论文集

其中我院2013级的陈展麟同学就其见习期间所接触到的放射治疗设备维保工作中遇到的故障修复问题展开研究,在导师的支持和指导下写出了《瓦里安Trilogy电离室故障及剂量分布的处理》一文,并在国内核心杂志《医疗装备》发表。

同时我院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各类研究课题,或自主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尽早进实验室,尽早接触学术科研。2017年,我院韩丰泽等同学在学院及医院老师的指导下申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成功立项,其中包括一个国家级项目,一个省级项目及两个校级项目。

陈展麟同学在维修设备
陈展麟同学在国内核心杂志《医疗装备》发表论文截图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供稿
审校/陈仲本
责编/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