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王庭槐教授在秉承“三基三严”医学教育传统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早教育”即: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并在之后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渗透、摸索,在担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校长期间,再结合新形势、新时期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将其发展为“早立志规划人生,早理论联系实际,早参加社会实践”。
信息科学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坚持以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推动“早立志规划人生,早理论联系实际,早参加社会实践”的“三早”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校内实践平台搭建、校企合作、以赛促学等方式,积极探索具有新华特色的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之路。
一、早立志规划人生:播种理想扬帆起航
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衣杨执行院长和李宁副院长均会对我院专业特点和发展前景做详细的介绍,同时介绍本院的师资力量以及近几年来我院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成果,并解答同学们学业上的困惑。不仅让新生对大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引导他们培养积极上进、独立思考的人生态度,为学生早立志规划人生指明了方向。
二、早理论联系实际:课程竞赛双管齐下
我院下设五个专业,各专业的实验课程比例均超过60%,几乎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实验课。我院组织学生参与2017年毕昇杯竞赛获全国二等奖两项、全国三等奖一项;在我校的2017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共立项国家级项目4个,占全校国家级项目比例80%。而在我院传统的蓝桥杯比赛中,更是连续6年获得佳绩。
三、早参加社会实践:校企合作共建课程
与广州赛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中大新华工业4.0实训基地”,与广州普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校企合作签约与挂牌仪式,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后续我院正积极与其他著名IT企业在共建实验室、课程共建、实习实训等方面探讨深入合作项目。
按照学校的要求,学生参加专业社会实践主要是在实习阶段完成,而我院考虑到本身专业的特殊性,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前,主要的形式是与企业共建课程。如与赛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针对企业需求开设相应课程。企业参与到专业课程教学当中,由工程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授课任务。
信息科学学院供稿
文图|陈伟钊 邱泽敏 赵小蕾
责编|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