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早教育
18年前,王庭槐教授在秉承“三基三严”医学教育传统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早教育”即: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并在之后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渗透、摸索,在担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校长期间,再结合新形势、新时期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将其发展为“早立志规划人生,早理论联系实际,早参加社会实践”。
近年来,我校各院系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不断探索和丰富“三早教育”即:早立志规划人生,早理论联系实际,早参加社会实践理念的内涵和价值,尤其是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岗位胜任力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大纲调整方面做了很好的实践和尝试,为扎实培育“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宣传与新闻中心将陆续展示出各院系积极践行“三早教育”的系列优秀案例,与全体中大新华师生分享、互鉴、共勉,为全面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而砥砺奋进
强化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探索教改兼容与创新发展之路
——资源与城乡规划系践行“三早教育”理念浅谈
资源与城乡规划系(以下简称我系)为了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系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积极践行我校“三早教育”理念,坚持探索教改兼容与创新发展之路,坚持“早立志规划人生,早理论联系实际,早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探索和充实该理念的内涵和价值,在“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大纲调整方面、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岗位胜任力培养等方面做了较好的实践探索和尝试。
■一、 开天窗,接地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大纲
资源与城乡规划系成立于2012年。建系之初,我系就致力于探索一条适应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强化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创新之路。我系在对2012、2013、201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办学经验,结合国家、省和学校的相关文件,通过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同类高校的培养方案进行比较,并结合广东的发展规划纲要和资源利用,先后也参加了学院组织的两场研讨会,并同时向中山大学以及广东省高校的相关专业领域专家、教授征求修改意见,综合各家之长和接地气调研的反馈意见,修订形成2015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年10月,在学校组织的人才培养方案听证会上汇报了本系的专业培养方案编制思路、特色与优势,获得了专家、领导的认可。
系主任陈俊合、系副主任李玲、学科带头人董玉祥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习考察
(一)学习对比国内同等院校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我系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为对象比较。比较双方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设定,从相同与不同处,确立了不局限于设计,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宏观思维,并结合房地产市场需求进行实践课程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则以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对象比较。在掌握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我系培养侧重于资源方面,尤其是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课程规划。
(二)学习对比国内一流大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参照比较。相较两校雄厚的师资与侧重研究性人才的培养,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以北京师范大学参照比较。北师大比较注重3S、全球变化等前沿性研究领域的教育,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齐全。以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参照比较,中大比较注重土地资源领域的教育与研究,其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侧重于土地开发利用。
参考的部分国外专业设置的相关资料
(三)学习对比国外高水平大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为比较对象。同为规划专业,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侧重于环境政策、财政以及规划思想方面,而我系从总规、控规、修规、土规等各方面培养学生规划动手实操能力;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以剑桥大学为比较对象。剑桥大学侧重于冰川、滨海以及公民社会的教学,我系侧重于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评价及其利用。
■二、强化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探讨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与各种竞赛、纵向横向课题相结合,加强课程之间内容的彼此衔接与互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比较典型的实例如下:
1.课程与竞赛相结合:大岭村课程联合实践教学,多课程、跨课程间的内容衔接与互补。
广州市番禺石楼镇大岭村是我系《旅游地理学》、《土地利用和规划》、《经济地理学》等课程的联合实践教学点。联合实践教学致力于培养和拓展学生课外实践能力、对基础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课程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同时,强化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各门课程设计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如《旅游地理学》课程要求学生对大岭村丰富的历史遗迹、传统建筑和民俗文化进行了旅游资源调查,并探讨大岭村旅游发展规划;《土地利用与规划》设计了大岭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课程实践环节。2014年,我系学生以大岭村为研究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并获得第七届华南地理科学展示大赛优秀奖。
左图为学生利用小型无人机进行土地调查,右图为无人机拍摄大岭村土地利用现状
我系学生获得2014年第七届华南地理科学展示大赛优秀奖
2.教学与项目研究同推进:专业基础课测量与地图学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学生在上测量与地图学课程
该课程主要是以广州校区及周边为教学测量对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修测能力,阅读和应用各类地图的能力。测量学部分,重点学习使用水准仪和全站仪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课程考虑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安排了36课时的外业实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实践,不仅熟练掌握测量操作,加深对测量原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在学生掌握测量学基础操作之后,对广州校区大部分区域进行了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并且绘制该区域纸质版和GIS版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另外,本课程安排了测量外业考试,以提高全体同学的动手能力。测量与地图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学生可以把当堂课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外业实践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相辅相成达到“从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效果。
同时,该课程的任课教师王丹妮根据课程的深入,2016学年申报了题为《测量与地图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同年,该教师在我系的教改项目推动中,就其研究相关领域,在IE核心期刊中发表了论文《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 grading inGuangdong province based on data mining》。
3.充分利用中山大学教学资源平台:《工程水文学》课外实践教学,以大自然和外部资源为实验室,克短扬长。
《工程水文学》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定性了解自然界水文现象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水循环、水文测验、水文统计、流域产汇流、设计年径流与设计洪水等内容。在课程教学中,除了必要的图片和实例展示,还要开展一定量的课外实践活动。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西北部的金坑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集合灌溉、公益与生态用水等功能的中型水库,对当地的防灾抗旱、改善环境等起着重要作用。库区控制集雨面积为41k㎡,每年4月下旬正是水库放水迎接汛期的时期,我系带领学生到此处参观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融会贯通,为学生将来投身本行业工作打下基础。
2015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学生到金坑水库开展实践课程学习
《工程水文学》还侧重于让学生理解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而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便是其中的典型。与中山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一起,带领学生到佛山沙口水厂、中山大丰自来水厂、佛山镇安污水处理厂等处参观学习,充分利用中山大学的优势师资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人类这两项水资源开发保护工程的具体操作情况,加深对水文计算实际运用及相关意义的理解。
■三、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强化岗位胜任力优势
(一)结合专业特色,打造社会实践活动品牌
我系学子赴阳江市东平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我系以一、二年级的学生为主体,与专业特色结合,着力锻炼和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社会调研的能力。我系将志愿服务及“三下乡”活动的焦点集中在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及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方面,着力打造社会实践活动品牌。自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组织以一、二年级为主的学生前往广州市凤凰街、阳江市东平镇开展以垃圾处理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一方面不断拓宽专业相关知识从而为实践地服务;另一方面要结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从调研选题、调研方案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以及调研报告撰写的全过程。
学生需要灵活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深度访谈法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尝试将调研结果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出来,需要综合运用《环境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人文地理学》等多门课程中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上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弥补。与专业背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三下乡”活动内容设计,十分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切实服务于实践地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能力。
学生调研成果切实可行,部分对策实现落地生根。通过不断的调研实践,学生了解到垃圾处理所面临的多样限制因素,并探索出一条在当前环境下助力垃圾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即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环境教育。自2016年以来,我系连续两年携手广州市绿点公益环保促进会开展环境教育,在广州市海珠区土华小学、广州市天河区柯木塱小学、阳江市东平中学共开展环境教育活动9场,累计服务学生870人次,志愿服务819小时。
(二)结合就业方向,拓展实习实践教学基地
截至2017年9月,我系联系实习实践单位有88家,其中50余家为位于广州、深圳等地区的省、市(区、县)级规划设计类单位,建有实习实践基地3家,分别是广东省城市规划研究院、号称“南中国最大的民营规划企业之一”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市亚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与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与“南中国最大的民营规划企业之一”——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与广州亚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我系现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两届毕业生,2016届毕业生共有38人,初次就业率94.74%,二次就业率100%;2017届毕业生共有128人,截至今年8月31日,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5.31%。
几年来,经过探索和实践,“三早教育”已逐步成为我系在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的指导理念,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大纲调整方面、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岗位胜任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我系每年从新生入学时就开始抓起。让“三早教育”的先进理念在我系今后的办学实践中,更好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资源与城乡规划系2016级新生入学教育合影留念
图文|资源与城乡规划系
审校|陈俊合
责编|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