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新华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新华 >> 正文

[广州日报]著名华人数学家现身东莞,为广州新华学院新生上“开学第一课”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9-17 [来源]: [浏览次数]:

9月15日,世界著名华人数学家、现任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益唐教授做客广州新华学院“学者讲坛”,在东莞校区为全体新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我的归途,恰逢你们的出发”的专题讲座,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学术感悟。适逢广州新华学院建校20周年,本次讲座作为校庆系列学术活动的首讲,在师生热切的期待中拉开帷幕。

在讲座中,张益唐教授回顾了自己从童年到成年的求知历程。他回忆道,十岁时受《十万个为什么》数学分册的启发,尤其是“费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等世界难题的故事,让他心中埋下了数学梦想的种子。他鼓励学生们找回并坚守自己最初的好奇与热爱,“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人生的追求不应仅限于物质,精神与理念的追求同样珍贵”。

谈到归国任教的选择,张益唐形容自己的归来不是“落叶归根”,而是“仍可发新枝”,期待能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和青年人才的培养发挥作用。

针对“年龄与创新”的话题,张益唐驳斥了“年长者难以创新突破”的论调。他强调,研究者不应受外界质疑干扰,而应保持无傲气但有傲骨的心态——既谦逊踏实,又坚守内心的自信。他认为,重大突破常来自长期积累与持续思考,甚至是在出差旅途这样的日常环境中迸发的灵感。“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只有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活跃和专注,才能捕捉到转瞬即逝的突破契机。”张益唐如是说。

谈及人工智能的兴起,张益唐认为,数学不仅不会被替代,其重要性反而更加凸显。他分享了自己曾帮助英特尔公司解决信息存储优化问题的经历,指出人工智能的许多关键问题——如优化算法、降低能耗等,最终都可归结为数学问题。他鼓励学生重视数学素养的培养,因为数学能提供强大的思维工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互动环节,多名2025级新生围绕“学业与竞赛平衡”“专业信心建立”等话题提问。张益唐建议年轻人们不必过度关注竞赛结果,应以从容的心态实现两者的协调;面对困难学科,可通过课外阅读和交流讨论拓宽视野,保持求知热情。

近年来,广州新华学院多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高层次的资源与平台。接下来,该校将持续开展“学者讲坛”等品牌讲座,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与学术前沿资源。

报道时间:202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