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新华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新华 >> 正文

[人卫慕课]主编寄语丨王庭槐:怀抱初心,自由遨游;你们安好,便是晴天!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2-27 [来源]: [浏览次数]:

人卫慕课《生理学》开班主编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

新学期伊始,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在网上学习《生理学》,见证大家的学习成长!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寒假。自去年12月底开始,武汉当地短期内出现了多例以发热、乏力、咳嗽、呼吸不畅为主要症状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突发的疫情迅速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指引下,各级政府、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迅速组织疾控机构、医疗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调查、救治和协作攻关,最终确定这类病例的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以SARS-CoV-2引发的肺炎称为COVID-19。自疫情发生后,SARS-CoV-2以高传染性,低病死率的特点在人群中快速传播。截至2月25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达77782人,累计死亡2666人。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党中央的指引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3万余医护工作者积极驰援荆楚大地;以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陈薇、乔杰、张伯礼、仝小林、黄璐琦等院士为首带领的医疗团队率先冲锋战斗在抗疫的第一线;无数个基础医学科研团队和临床医学团队的强强联合,仅短短2个月,已在COVID-19的流行病学、病毒分子结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测、临床救治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第一时间向全球共享科研成果,代表中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亲爱的同学们,在举国人民合力攻克疫情的关键时刻,作为医学生的你们虽未能为国家冲锋在第一线,但依然可以在响应国家防控政策及遵守学校规定的同时,科学合理的投入医学知识的学习中来。不妨试着从此次COVID-19的临床表现入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开启本门《生理学》课程的学习之旅。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

学习《生理学》要学什么(What)?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及功能活动规律的学科。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生理学》(Why)?

——生理学与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多门基础医学学科如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都是在生理学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临床医学中,生理学的研究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解基础。生理学一直推动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为此,诺贝尔基金会也专门为此设立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明确“What”,“Why”后,我们应如何学习《生理学》呢(How)?

——带着问题学,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学以致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今年的生理学怎么学?现在我们就以COVID-19为例,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开始思考。“患者肺部为什么会出现毛玻璃样的CT征象,而且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我们知道,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可以从外界环境摄取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O2,并排出组织细胞代谢所产生的CO2。这个生理过程既是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也是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及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需要。人体呼吸的动力来自于呼吸肌运动所产生的胸腔负压。而肺部气体的交换主要发生在肺泡。正常成年人约有数亿个肺泡,铺展开来的总面积可达70㎡。双侧肺野在CT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清晰透亮区。目前研究结果提示,这次的SARS-CoV-2就是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入侵到人肺Ⅱ型上皮细胞内,通过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及炎症介质反应使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皮通透性增高,引起渗透性肺水肿(水肿液富含蛋白)及透明膜形成;SARS-CoV-2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致出血等,因此COVID-19患者胸部CT表现为密度轻度增高的云雾状淡薄影/圆形结节。同时炎症介质反应引起肺血管收缩,导致死腔样通气增加;人肺Ⅱ型上皮细胞损伤后使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加上水肿液的稀释和肺泡过度通气消耗表面活性物质,进而使肺泡表面张力增高,肺的顺应性降低,引起肺不张;肺不张、肺水肿以及炎症介质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均可引起肺泡通气量降低和肺内功能性分流增加,机体表现为缺氧状态。缺氧状态下,动脉血液中的PaO2降低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呼吸窘迫。

学习《生理学》课程,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认识,以及对疾病病理机制的理解,为以后疾病的诊断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师也应合理安排自身教学任务,必要时可结合以“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为特点的激越四段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激越四段式教学法分为“导学阶段、自主学习阶段、互动激发阶段和超越阶段”四个阶段,在学生未能返校期间,教师可在线上完成精讲导读,接着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互动激发阶段和超越阶段”,通过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学生可组成学习小组互动讨论,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请他们将学习成果与所有小组进行分享,老师适度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互教互学。

生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这里,我们所做的不是普通的讲解,也不是概括或总结,而是通过一个个案例,一项项实验,一条条体验让大家透彻理解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深度剖析生理机制,带给大家的是亲历般体验。你们可以参与其中,你们可以认真思考,你们可以积极提问,你们可以热烈讨论。

希望你们能怀抱初心,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最后,祝各位学习进步,平安喜乐!你们安好,便是晴天!

王庭槐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写于庚子年二月二十五日


王庭槐教授简介



王庭槐教授,人卫慕课《生理学》课程负责人,国家精品课程《生理学》和《实验生理科学》课程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生理学》主编。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计划”首批教学名师。现任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专家委员会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理事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中国生理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生理学会理事长。曾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7)、中华医学教育杰出贡献奖(2018)、中山大学卓越名师特等奖(2018)、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六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九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报道时间:2020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