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广州新华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校长王庭槐教授在广州校区,为药学院2025级新生讲授以“薪火相传,新时代青年学子应如何践行爱国精神”为题的“思政第一课”。


王庭槐校长讲授思政第一课

同学们认真听讲
他从九三阅兵与同学们互动引入课程,随后围绕“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爱国精神”“抗战时期至今的爱国精神践行典范”“青年学子如何践行爱国精神”三方面展开,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历朝历代爱国主义仁人志士、抗战时期至今革命先辈的事迹,带领全体师生从仁人志士的诗词中共同体悟蕴藏其中的家国情怀:从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悯,到许穆夫人“载驰载驱”的救国赤诚;从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的坚守,到祖逖中流击楫的北伐壮志;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博大胸襟,到李清照“至今思项羽”的铮铮气节;从岳飞“精忠报国”的铁血丹心,到于谦“粉身碎骨全不怕”的忠诚清白;从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担当,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凛然大义。他指出,“爱国”二字始终如精神基因般深深篆刻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历代先贤虽风骨各异,但其精神都同源于“以国家为重、以民生为念”的爱国主义内核。
如今,这份爱国主义精神正汇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成为我们走向未来的根本底气,这份底气也源于先辈们以血肉之躯铸就的不朽民族魂,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跨越时空、生生不息的传承。王庭槐向广大青年学子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要练就过硬本领,成为国家建设的“实干家”,专注学业,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内在动力,精益求精,培养创新精神;二是要培育理性精神,成为独立思考的“明辨者”,应全面认知国情,主动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成就以及当前面临的真实挑战,同时时刻保持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学会甄别信息真伪,并具备全球视野;三是要关爱身边同胞,成为社会温暖的“传递者”,用微小善举温暖身边人,培养同理心与正义感;四是要传承与创新文化,成为文化自信的“彰显者”,应主动了解经典,领悟其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通过新时代的新兴技术、艺术创作等方式活化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
课程最后,王庭槐寄语同学们“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要“学会提问、学会批判、学会协作、学会创新。”他希望广大青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将爱国情怀熔铸为笃行实干的青春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挺膺担当,以奋斗之我为中国式现代化谱写崭新的青春篇章,成为新时代的赢家、新时代的爱国者、新时代的成功者。
新闻中心供稿
文/伍兆恒
图/伍兆恒
审校|李波
编辑|何宛桢
责编|李波
审核|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