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广州新华学院热切关注全国两会胜利召开,通过各大官方媒体渠道线上线下学习。观看全国两会后,在校师生纷纷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发表学习体会和心得,抒发自己对国家发展的深切自豪和继续奋进的坚定意志。
人力资源管理处处长林源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部署了今年各项工作,内容丰富、要求明确。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信心。过去一年面临复杂国际形势和疫情影响,我们能顶住下行压力,取得巨大成果,足见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人民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鼓足干劲,砥砺前行,一定能跨越难关。二是务实。政府在稳增长、保民生、关注人民福祉等方面的举措体现了应有的责任担当,在过去一年新增就业1269万,新增减税降费1万亿,今年更是提出减税降费目标2.5万亿。正如政府报告中指出的,我们国家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务实担当,站好讲台、育好人才,踏踏实实为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强盛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安兰表示,作为一名民办本科高校的党务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我深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22年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实现既定目标。通过认真学习阅读政府工作报告,我们为国家2021年取得的成绩感到振奋。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继续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等,这给我们民办教育的发展打了“强心针”。同时,也为民办教育的规范提出更高要求,只有规范才能更好发展。就业情况是我们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也是学校良性发展的前提。我们在重视抓就业工作的同时,必须重视抓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要做好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培养具备正确价值观的人才,为此必须系统地深入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通过党建工作、师资队伍培养、课程思政等做好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认真开展教研和科研,努力学习专业领域中的前沿技术,积极运用教育现代化技术,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会计学院教师陈会学习了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印象最深刻且自豪的是我们在艰难的大环境下仍然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陈会表示,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未来工作重点,也涵盖了方方面面,让我国社会各个群体都有所倚靠,有所发展。每一项成绩的取得,每一个新的工作重点,都让我们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更加坚信我们的党一定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邢立宇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处处都体现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令人内心温暖,备受鼓舞,又对未来充满信心。报告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处处都为老百姓着想,处处都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思政课教师,我们一定要把两会精神进课堂,融入课程中,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认识到两会与每一个人密切相关,切实推进两会精神入脑入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林诗维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虽然报告中论及疫情防控的篇幅不大,但是却字字珠玑,充分地体现了党和国家在疫情防控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在今后防控常态化的决心,同时体现出党和政府在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明确而清晰的路线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本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要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展现出相应的责任与担当,在言传身教中向学生宣传凝聚弘扬疫情防控中的正能量,用疫情防控的实际行动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引导学生客观、全面、理性地了解和认识疫情防控工作,进而深刻认同疫情防控中彰显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毛丽连认真学习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心情无比激动,倍感振奋。她表示,过去一年取得的重大成就来之不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高校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领会两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另一方面更是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永葆初心、尽心尽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樊慧表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字里行间,我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国家在疫情影响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下的勇往直前,也能深刻的体会到国家的民生保障政策,兼顾了民生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这些正是思政课教学有温度的数据和有份量的素材,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挖掘政府工作报告与课堂教学结合的部分,与时俱进的更新理论内容,同时助力学生对于“四个自信”认同的提升。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汪长亮表示,今年政府报告肯定了去年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今年政府的工作任务。早在年初,中央就发布了“2022年一号文件”,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对今年“三农”工作作出重大部署。这一次政府报告也多次论及“三农”工作,强调要努力让老百姓“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党落实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作为高校思政课老师,要引导好学生多关注民生,多去调查研究了解民间疾苦,学好知识,练好本领,真抓实干,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刘赟同志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对教育工作进行了明确部署,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宣传的价值引领作用,聚焦正面典型、错误思潮批判,引导学生更加坚决地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9级经济与贸易学院丁海瀚同学表示,两会是党中央听取人民的意见要求,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今年两会中,我通过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在诸多风险挑战中仍在经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疫情防控等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与成就,两会上提出的各项建议更是体现了党和国家将人民置于心间,诠释了党紧紧依靠人民的执政理念。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国事民生,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学习和工作上贯彻两会精神,以昂扬姿态迎接挑战,诠释担当与使命。
21级药学院陈璐同学表示,通过学习两会精神,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在2021年的伟大成绩和发展韧劲。在近期提案中,能够明显感受到人民代表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从人民各方面需求出发,提出许多人民关注的问题和提案,例如春节假期调休问题,义务教育问题……从根本上为人民谋利益,做贡献。“我深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明确方向、鼓足干劲、砥砺前行,就没有困难不能战胜,没有难关不能跨越。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21级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袁艺柯同学表示,在春意盎然的三月,“两会时间”再次开启。全国人民期盼着两会,世界各国瞩目着两会。“两会一召开,好事自然来”仿佛已成为国民心中潜意识的期盼,期盼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毫无疑问,每年全国两会都有关于民生话题的新提案,但始终不变的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我们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担当职责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20级听力与言语科学系胡艳芬同学表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但全国两会如期正常召开,让中国人民更为激动与自豪。在全国两会上,大多提案填补了一些空白的区域,同时越来越多的提案看到了女性面对的难题,在妇女节到来之际,我衷心希望我们国家继续加大重视、关心、支持力度,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维护妇女权益。
广州新华学院记者站供稿
文字整理:胡艳芬
编审|刘英
责编|刘赟
编辑|黄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