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赋能学校学科建设与学科规划工作,深入交流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学科动态、学科建设经验做法,支撑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省级重点学科及硕士学位建设单位的申报等工作,12月18日,我校召开2020年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研讨会。
我校领导,教学督导,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校级重点学科负责人、硕士学位授予点申报单位负责人,相关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久群受邀莅临指导。王庭槐校长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王庭槐校长主持会议并介绍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情况

周云书记发表讲话
王庭槐校长首先介绍本次会议议程及目前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11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对新一轮学科评估工作作了系列规划指导。王庭槐指出,学科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依托,高水平、一流学科建设成效也是评估一所大学的重要指标。
王庭槐从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切入,着重对学科建设的内涵、优化布局、交叉创新培育、组织管理创新、评价考核等关键点作了详细解读,并对目前学校的总体学科专业发展、特色专业布局、省级及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总体情况进行介绍。学校在进行具体的学科规划时,要站在高处和全局统筹谋划,从局外审视自身,从横向对比看自身,找准瓶颈问题;要加强基础,优化学科战略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如医理、医工、医文等的融合,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交叉学科;学科组织机制和管理工作事关学科建设成效,要打破院系间的壁垒,为教师跨学科、跨院系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创设支持条件。同时,应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学科管理职能,从体制上保障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进一步落实建设责任,充分发挥教学科研机构、教师队伍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考核监督。
在谈到学校未来发展思路时,王庭槐提出,学校要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为重点,继续保持和做强“公共管理”与“医学技术”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带动四大特色学科专业集群建设,逐步形成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能对接我省产业集群发展和适应我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适应新业态的学科专业体系,以多科性支撑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人才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高久群副院长讲话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高久群副院长从硕士学位点申报的背景、申报政策及申报建议三个方面展开,分享了关于硕士学位点申报的几个相关问题。高久群讲到,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作出重要指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符合时代需要,是促进高校发展的重要路径。
高久群从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的申请范围、评议程序及其他要求等方面详细解读了关于硕士学位点申报的相关政策,并针对硕士学位点申报工作给出建议:一是要争取政策支持;二是要对标查漏补缺,对照基本条件,加强自身建设;三是要找准目标及突破口,申报的专业学位点需符合地方人才需求;四是要制定详尽合理的工作方案,如落实人员、制定计划、定期总结、关注特殊政策等;五是要擅于学习,借鉴同行。

张玲处长介绍我校硕士建设单位申报情况
学科与科技管理处张玲处长对我校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的相关具体情况作简要介绍。张玲对照申报条件,就专任教师、生师比、师均科研经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室、基地、生均经费收入等相关指标,重点介绍了我校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的短板及差距,并在生师比、人才引进、科研经费等方面给出相关建议。
张玲讲到,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的指示,硕士学位点建设单位申请工作可以作为学校的重点项目来推进,各教学科研机构和党政职能部门需通力合作,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共同为该项工作稳步地持续向前推进作出努力。
校级重点学科负责人作建设汇报

理科组进行汇报展示

文科组进行汇报展示
我校首轮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于2020年10月正式立项,为了把握各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进展,共同查找建设短板,探讨建设措施,各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负责人在会上作建设汇报。本次汇报分为文、理科两组,计算机应用技术、药学、基础医学、护理学、会计学、中国古代文学、金融学、行政管理共8个学科的建设负责人依次进行了汇报展示,重点对目前学科建设取得的成效、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未来建设构想等进行详细汇报。
信息科学学院邱泽敏对校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了汇报。她从学科基本情况、组织管理、建设成果、总结展望几个方面展开,重点展示了目前该学科建设取得的成果。她讲到,该学科在未来的建设中将会进一步细化管理,做到管理系统化、标准化、人性化;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创新、协作、发展的建设氛围;争取高水平超额完成建设目标。
药学院院长陈家树对校级重点学科“药学”进行了汇报。他着重汇报了药学学科建设规划及发展思路。他讲到,药学将致力于增强培养药学高级人才的能力,重视师资队伍国际视野、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将在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防治药物等科研方向上持续努力探索。
医学公共课教学研究部副主任苏宁对校级重点培育一级学科“基础医学”进行了汇报展示。她对照预期建设目标,重点从人才引进、培训交流、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科研论文发表情况、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对目前基础医学取得的建设成果作详细介绍,并指出目前学科建设存在的不足。她表示,今年的建设任务目前已超额完成,将会再接再励,继续查漏补缺,寻找解决办法,进一步加强基础医学的建设。
护理学院执行院长王秀岚对校级重点培育学科“护理学”进行汇报。她着重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的制定、教学改革、科研等方面对护理学2020年学科建设进展作详细介绍,并指出建设短板,提出解决办法及经验做法。她讲到,学院对护理学未来的建设充满信心,将会持续打造护理学学科建设团队优良的团队文化,带领护理学院教师团队奋勇向前。
会计学院院长刘运国对校级重点学科“会计学”进行了汇报。他着重从会计学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科研教改、人才培养、软硬件设施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对建设进展进行了汇报。针对目前建设存在的困难,他表示将积极引进扩充高素质人才,搭建科研平台,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进一步建立激励制度,加大奖励力度。
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宋俊华对校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作汇报展示。他着重从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等方面对建设进展作汇报,并提出目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宋俊华讲到,未来将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加大粤港澳文学与文化研究创新团队建设,发挥学科标杆引领作用,加强粤港澳文化研究平台建设,筑巢引凤,坚持“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向,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经济与贸易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副主任蔡婕萍对重点培育学科“金融学”进行了汇报展示。她从学科简介、阶段成果、问题小结、后续规划四个方面重点汇报了金融学的建设成果。她讲到,未来建设过程中将会汇聚资源,建设高层次创新平台,引进高水平师资,激发教师科研积极性,同时加强对外合作,创造条件与外部开展多方位合作。
公共治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主任张紧跟对重点扶持学科“行政管理”作汇报展示。他从2020年度行政管理学科建设情况、建设短板分析、补短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详细汇报了行政管理学科的建设进展。他讲到,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行政管理专业发展规划,持续优化教师队伍,激发科研创新能力,加大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持续稳步向前推进该学科建设。








专家学者进行讨论
在场的学校领导、专家学者、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等认真听取了汇报,并针对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学校硕士学位点建设申报等展开建设讨论,各抒己见,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高久群副院长在讨论中提出,学校要注重对学科重点的凝练和聚焦,找准学科最鲜明的特色。
杨卫华副校长强调,学校未来的发展尤其要重视质的提升,包括硕士学位点建设申报在内的各项工作要注重积累,不能急于求成,需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以保证学校的发展质量。
教学督导陈子燊讲到,学科交叉融合是世界发展趋势,要重视大数据的应用及数字化发展,促进文理学科的交叉融合。
周云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进入新时代,学校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省教育厅对高校的发展作了全新部署,有挑战更有机遇,我们应在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内涵建设,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脚踏实地,稳步前进,戮力同心,为学校更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议最后,王庭槐校长对本次汇报的8个校级重点学科进行了简要点评,希望各重点学科能够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继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戒骄戒躁,全方位寻求建设办法,寻求更多更好的学科建设和机遇平台。他强调,学科建设是高校进行内涵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学校发展迈入新阶段之际,全校师生应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深入了解学习学科建设内涵,探索学科交叉融合路径,凝聚建设重点,突出鲜明特色,为构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学科建设网,形成优势学科群共同努力,把学科建设作为强有力的支撑点,促进学校更高质量的发展。
学科与科技管理处供稿
文/李秋娴、王丽丽
图/黄要武、范浠桦、陈曦
审校|张玲、史航
责编|刘赟
编辑|黄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