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7日,2020年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学术年会暨神经系统相关疾病高压氧治疗应用进展学习班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承办、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协办。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长、国家教学名师王庭槐教授,中大新华康复医学系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分会高压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谭杰文教授,广东省医学会副秘书长贺莲教授,广东省高压氧治疗领域刘子藩教授、刘广森主任,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五届主任委员主任虞容豪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学校康复医学系高压氧岗位特设课程负责人龙颖教授,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宏隽副主任技师和聂郁林主任医师,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等广东省30余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出席了研讨会。
大会特邀中华医学会航海医学分会前主委、《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褚新奇总编,海军特色医学中心主任、中华航海医学会常委方旭东秘书长,《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编辑部原主任、《海军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兼副主编甘辉亮主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One Health研究中心主任陆家海教授等省内外多位专家学者到场做专题报告。

大会现场

中大新华校长王庭槐教授在2020年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学术年会上致辞
我校校长王庭槐教授为大会致辞。他对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中大新华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特色以及康复医学系的办学历史、师资情况、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等发展情况。王庭槐指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大健康时代”的到来指明了方向,为康复医务工作者也提出了新要求,人类对健康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康复医学和大健康产业的前景会越来越广阔。在“互联网+”时代,高压氧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医学学科将会在康复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大新华康复医学系副主任谭杰文教授致欢迎辞并作主题为《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后高压氧治疗新进展》的专题报告
我校康复医学系副主任谭杰文教授代表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七届常委会致欢迎辞。他介绍了高压氧医学学科在1992年成立,从学科的建立、诊疗规范、科室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到规范化培训体系逐步创立的历史,当下高压氧医学的专业化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他认为高压氧医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临床医学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助力高压氧医学发展,高压氧医学对神经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广东省医学会副秘书长贺莲教授致辞
广东省医学会副秘书长贺莲教授代表广东省医学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她相信本次大会能全面体现广东省高压氧医学的发展水平,将学会的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其在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专题报告并进行交流。
通过观摩学习,我校康复医学系师生提高了对高压氧医学前沿学术水平的认识,初步养成了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思维。同学们也深刻认识到严格按诊疗规范作业,加强规范操作意识的重要性,纷纷表示今后撰写病历时要更加严谨,高压氧科治疗也要规范化操作,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医疗质量。
据悉,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高压氧医学学组于1991年4月11日成立,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在1992年7月21日正式成立,至今已发展近30年。现任主任委员为我校康复医学系副主任谭杰文教授,康复医学系高压氧岗位特设课程负责人龙颖教授任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东娟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虞容豪主任、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聂郁林主任、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宏隽主任等系教师为常委。高压氧特设岗位课程的教师队伍都是属于广东省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的主干力量,同时对推进我校康复医学系的高压氧课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康复医学系供稿
文/曾丽丽、孙萌阳
图/中大新华记者站李沁怡、王雪
康复医学系王罗湳、蔡巧雯
审校|谭杰文
责编|刘赟
编辑|黄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