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我院在广州校区401会议室召开系主任会议,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学院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各系(教学部)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陈荣冠副书记主持。
图1 王庭槐院长讲话
王庭槐院长在讲话中说,各系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借此次会议,互相学习。各系应立足社会需求,明确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对培养什么人,专业有什么特色做到心中有数。学院在开学初召开了战略研讨会,制定《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工作实施方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创新强校工程2014-2016年建设规划》,统一了认识,明确了定位,深化改革、协同创新、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一是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拓展与国内外院校合作,充分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比如我院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药学系合作,去年已签订合作备忘录及硕士直通车项目协议,今年启动硕士直通车项目;出访台湾中山医学大学、东海大学高雄中山大学、高雄医学大学等,签署《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与中山医学大学学术合作备忘录》,并正在开展护理专业学生交换进修(中山医学大学)项目,与高雄中山大学达成合作意向;三是拓展“新华讲坛”,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举办了19场“学者讲坛”、2场“青年教师讲坛”、2场“企业家讲坛”、3场“家长讲坛”、2场“学子讲坛”;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喜获佳绩,如我院护理系喜获第八届广东大中专学生科技学术节之第一届广东大中专预防医学技能竞赛决赛中荣获卫生实践技能一等奖; 信息科学系荣获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32人获奖,其中5人获一等奖并入围北京总决赛;四是开天窗、接地气,各系主任带队到用人单位做毕业生社会调研,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五是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培养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加快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六是人才强校:协同创新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重视引进,建设特色师资队伍;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作为学院的讲座教授和客座教授;七是注重培养,锤炼高水平教师队伍。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访学交流,同时举办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八是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品牌。依托中山大学宽厚的学科专业基础,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强、特、需”为原则,2014年新增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信息资源管理(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三个专业,进一步充实整体的专业门类,优化学科体系;九是全面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努力提高人才输入质量。全体教职工参与,多渠道开展宣传(网络宣传),各系主任需进一步完善系网页内容和网页建设。十是提升管理水平,今年试行了新的薪酬方案,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院系二级管理,下移管理重心;“放水养鱼”,开门办系,鼓励创收,服务社会。
王院长直面我们学院当前存在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学系、系部之间的协同合作、教学品牌的打造、教学团队的建构、专业实验室建设;需进一步加快东莞校区校园建设、二级管理、定岗定编进度。
谈及下一学期工作重点,王院长表示:一要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机制改革为核心,加强协同合作,提高管理水平服务一线教学,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学系之间沟通协作,打造特色学科品牌;共享共建经管类、文、理、工、医药类五大科研平台,坚持教学科研相长,以科研促进教学;二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打造特色教学品牌。根据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研结果,进一步优化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突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扩大校企合作,进一步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品牌;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科研项目的培植,带动教学品牌的塑造,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假如没有学科建设,就不可能是现代化大学,更不要提现代化办学;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作为学院立足于群校有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是提升学院办学理念的核心问题,是关系到学院能否持续发展,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大问题。各系主任应牢牢把学科建设作为学系的重点,为年轻老师创造科研平台。三要引进与培养结合,建构高水平教学团队,王院长说,“学院的老教授、老专家是学院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充分发挥以老带新,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四要加大投入,建设现代化专业实验室,必须要有无缝对接的理念,以前瞻性、先进性为要求进行实验室建设。五要加快东莞校区校园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王院长在讲话中,最后语重心长地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耕耘的时节,更是丰收的基础;春华秋实,春种秋收,下个学期就是秋季了,是丰收时节,因此各系应抓住春季大好时光,立足‘早’字,及时梳理今年的各项任务、朝着学院共同的目标、狠抓各项措施,抓到位。”
图2 刘美南书记讲话
刘美南书记在讲话中饱含深情地说,感谢各位系主任和部门负责人的通力合作,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第一,各系在放假前后召开教师或管理工作人员会议,部署下学期的工作;第二,以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协同科研为重心,以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公共基础课的改革力度,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针对学科特色,设置学科具体培养方案;第三,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建设项目的通知》的精神,我院共有9项项目获得立项,各系应健全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按照文件要求,进行实施前验证、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以取得省级项目最终认定。第四,2011级学生将由东莞校区回迁广州校区,希望举全院之力,各系动员组织老师积极配合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做到安全回迁,顺利回迁。第五,按照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做好排课工作,确保下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运行。
图3 杨卫华副院长讲话
杨卫华副院长在讲话中,着重阐述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两方面的问题。他就广州校区和东莞校区实验室的总体规划作了详尽的介绍,提出了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他认为实验室使用情况总体比较好,但是存在有些实验室建立起来后,闲置时间比较长;广州校区实验室出现用得少的现象,希望各系主任从勤俭节约的角度,注意轻重缓急,科学制定实验室建设和软件建设计划,此外,在现有的实验室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希望各系主任将现有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图4 陈荣冠副书记主持会议
图5 李中生副院长讲话
李中生副院长重点围绕毕业清考和考风考纪问题,他认为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取消“清考”势在必行。学生手册明确了“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学院也努力在严格执行一次性“清考”的基础上,逐步取消“清考”,而给予学生两次重考、一次补考的机会;并专门针对成绩弱的学生利用网上开班,因材施教,希望各系结合学院措施,做好学生帮扶工作;各系根据专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工作。
图6 各系主任总结2013学年第二学期的主要工作
我院15个系部负责人简明扼要介绍了2013学年第二学期的主要工作,并围绕了“目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下一个学期的工作重点与思路”等主题,结合系情,畅所欲言。特别是在如何改革管理机制,如何加强系级管理,如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质量工程立项、教学方法改革、科研问题、经费投入问题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和实用性的建议。
图7 会议现场
(宣传与新闻中心 供稿 文/曾丽丽 图/岑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