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公共必修课教学改革立项暨征聘“逸仙新华班”辅导员、专业导师、特长导师动员大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4-12-02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融传承和创新为一体,在独立学院中率先开设“逸仙新华班”——人才培养新举措,对公共必修课教学进行深化改革,确保“逸仙新华班”的开班开课等工作任务的落实,征聘“逸仙新华班”辅导员、专业导师、特长导师。

    12月1日下午15时,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必修课教学改革立项征聘“逸仙新华班”辅导员、专业导师、特长导师动员大会在东莞校区教学楼②D203顺利召开。教务部部长尹小川主持会议。
    我院院长王庭槐教授、教务部副部长李小梅,我院教学督导董丽明,大学语文教研室夏茵英主任,体育教研室许振刚副主任参加。大会还特邀了台湾成功大学副教授辛致炜及其夫人企业家魏丽慧、中山大学资深教授们莅临出席指导。各位有意参与竞聘“逸仙新华班”辅导员、专业导师、特长导师的教师及60名正式入选 “逸仙新华班”的学生参加大会。

王庭槐院长为大会致辞,作动员讲话
 
    王庭槐院长作动员讲话。“逸仙新华班”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品德优良、人格健全、身体健康、特长发展、有知识、有智慧、有能力和有修养的应用型人才,采取“2+2”培养机制:第一、二学年单独组班宽口径培养;第三、四学年实行个性化专业培养。
    “三导师制”联合培养:课程导师、专业导师、特长导师,而特长导师是由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组建。探索适合我院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精讲课程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研究性学习、拓展学习;搭建平台引进MOOC等课程;研究性学习+碎片学习。采用四段式教学法:教师精讲、个体自习、小组学习和实践、成果分享 。教材选用:导师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参考统编教材,将关联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套自编的系统教材。
    评价方式:采用综合性评价,包括学期内平时和期末成绩综合评价、形成性和综合性综合评价、成绩和专车综合评价、能力与人性发展综合评价四大块。逸仙新华班注重人性修养的培养,培养“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包括:兴趣爱好、审美情趣和追求真理、热爱生命、崇尚科学的良知和习惯),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三早”教育活动、结合“三下乡”活动,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义工活动等等各种形式来进行品格锻炼。
 
尹小川部长主持动员大会

李小梅副部长作总结讲话

 
    教务部部长尹小川、教务部副部长李小梅相继作总结讲话,鼓励与会教师积极参与公共必修课教学改革立项,竞聘“逸仙新华班”辅导员、专业导师、特长导师,一方面为我院开天窗教改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提升自己实现专业发展。
 
动员大会现场

\
我院领导与辛致炜教授(右二)及其夫人企业家魏丽慧女士(右一)合影留念

(教务部供稿  文/陈思燕  图/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