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深化教改之举:我院首创独立学院“逸仙新华班”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4-10-31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山大学是全省高校首创“逸仙班”的高校教育领航者,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母体学校的指导下,融传承和创新为一体,在独立学院中率先开设“逸仙新华班”——人才培养新举措。
    10月30日19时,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首届“逸仙新华班”开班动员大会在东莞校区如期举行。院长王庭槐、学生工作部部长林秋贵、教务部副部长李小梅,中山大学老教授、我院教学督导陈荣冠、潘琪、潘敬运出席。63名通过层层选拨获取继续培养资格的大一新生参会。
 


王庭槐院长出席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给予学子力量

 
    王庭槐院长作动员讲话。开办“逸仙新华班”,一是继承和发扬中大敢为人先的教育教学改革精神,二是旨在将新华学院办出特色,优化我院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初试通过的63名新华学子将通过统一面试最终进入“逸仙新华班”开启“别具一格”的学习体验之旅。他寄语“逸仙新华班”学子“放飞梦想,扬帆远航”,希望在“逸仙新华班”的培养中,同学们能发展专长、张扬个性、拔尖素质、锻造成为复合应用型人才标兵。

国家教学名师王庭槐院长亲任培养班组长
    学院专门成立了“逸仙新华班”培养工作小组,以国家教学名师王庭槐院长为组长,主管教学李中生副院长和教务部尹小川部长为副组长。负责“逸仙新华班”的发展定位与规划,制定选拔、培养方案,全程指导教学实践、聘任导师、考核评估等人才培养工作。

 
开班动员会现场

优中择优“有进有出” 学年考核淘汰机制
    每届“逸仙新华班” 独立成班,从大一新生中招收文科类、理科类两个班级各30名学员,招生方式为自愿报名与学院筛选相结合。学院结合学生入学综合表现、高考成绩及高中阶段各学科、科技竞赛等专长优势进行综合评定。培养过程实施“有进有出” 学年考核淘汰机制,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不合格者退出,回到原所在专业年级继续就读,考核合格者学校颁发“逸仙新华班结业证书”。


 
同学认真记笔记

创新“双导师制”专门进行学习生活指导
    班级导师与专业导师相结合:将聘任1位班级导师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班级活动组织和生活管理等工作;聘任1名专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
    全程导师和专业、专长导师相结合:在校四年按照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的原则配备校内、校外导师指导培养,每名导师指导3-5名学生。其中专业导师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指导课程学习与技能训练,开展课外实践、社会调查、各种科研和学术活动。专长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特长的培养,组织参与竞赛活动、社会活动、公益活动。

2+2”培养模式,自主选择专业培养
    将采取“2+2”培养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单独组班宽口径培养,后三、四学年实行个性化专业培养。前“2”为集中进行基础课程学习,以大文大理原则进行课程设置,强化学科基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后“2”为学生自主选择原录取专业或转专业(除艺术类等受限专业外)继续学习,转专业学员可以调整专业导师。

首创之举:“逸仙新华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田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整合教育教学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强化特色,对优秀特长生实行创新培养,助推探索性、自主性学习风气,创造优质条件发展专长、张扬个性。为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才能的应用复合型优秀人才标兵搭建平台,“逸仙新华班”不只是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要举措之一,更是优秀人才培养的筑梦摇篮。


(宣传与新闻中心 /刘英、李波  /何倩婷、实习记者:李诗瑶、缪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