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年伊始,1月6日上午,王庭槐校长于广州校区主持召开2016学年第一学期人才工作座谈会。学校领导、教学督导,各二级学院(直属系)负责人、学科带头人、首席教授,以及学校办公室、人事部、教务部、学科建设与科技发展部负责人等60余位专家学者教授齐聚一堂,围绕人才引进与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学术发展与学科建设展开讨论,为扎实推进学术强校发展思路出谋划策。
系部负责人汇报2016年人才工作
(左起:人事部部长简庚荣、教务部部长尹小川、学科建设与科技发展部部长张玲) 李波摄
■工作汇报:总结回顾 夯实2017年人才工作基础
会上,人事部、教务部、学科建设与科技发展部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我校2016年人才引进与培养、教育教学以及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情况。
人事部部长简庚荣从学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六大人才计划”进展及效果等方面总结了学校2016年人才引进与培养情况,并汇报了学校“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与展望;学科建设与科技发展部部长张玲汇报了我校学科建设与科研现状,总结2016年工作成绩;教务部部长尹小川从创新强校工程、“逸仙新华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初步分析等四个方面汇报了我校2016年教育教学情况。
■建言献策:专家“问诊” 破解学术人才短板
王庭槐校长听取人才工作汇报后强调,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也是“学术强校”发展思路的践行者,高水平教育质量离不开人才、高水平学科建设更是离不开人才、高水平学术成果还是离不开人才,只有重视人才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学术强校”。在经过十一年的快速发展,在迎来第二个十年发展目标的新起点上,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当前所面临的发展瓶颈——如何破解学术人才短板?如何走好学术强校这条必由之路?
王校长指出,去年6月召开的人才工作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让我们感触很深、收获很大。按照传统,学校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今天我们再次将大家聚在一起,为学校人才工作出谋划策,希望大家对学校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和支持我们这所年轻而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独立学院取得长足发展。
与会专家学者踊跃发言出谋划策 李波摄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我校外国语学院名誉院长黄国文教授指出,我校办学十一年来成绩斐然,目前需要抓住“学术强校”的契机,突出独立学院的特色,重视师资队伍、学术团队建设,加强对外交流,拓宽师生视野。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信息科学学院名誉院长赖剑煌教授建议,我校相关专业逐步加强与海外、港澳台地区高校的联系,拓展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就业适应能力。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管理学院名誉院长符正平教授就“如何办好新形势下应用型大学”问题提出建议,指出我校尤其要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要紧跟时代发展形势和产业转型趋势,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副主任梁碧玲教授指出,就业率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近年来均超过广东省平均水平。这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充分肯定,还希望继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层次。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公共管理学系首席教授陈瑞莲表示,学校要逐步引进年富力强的学科带头人,组织各学科带头人、首席教授应多指导中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培养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学和科研的排头兵,成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坚力量,切实担负起“学术强校”的重任。
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员、国际遗传学杂志编委、我校药学系学科带头人王一鸣教授说道,我校应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和投入,开拓多种渠道提高其学历层次、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可加强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定向培养青年博士的项目建设;建议学校采取有力措施组织青年教师多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积极申报各类科研课题,提升我校学术水平和人才核心竞争力;建议利用好新华学院本身现有的和母体学校已有的资源,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开设一些稀缺、紧缺专业,来培养国家和社会当前亟需的人才,如基层全科医生人才。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我校外国语学院学科带头人王东风教授认为,一是学校应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并加大人才引进的投入,来实现引进高学历、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目标;二是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现状,适当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与内生潜力、动力;三是可从国内外教育界引进刚离退休又有较高专业学术水平的学者、教授,充分发挥其“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作用;四是可借鉴中大“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三大建设思路,对学科平台进行设计、考核,通过平台建设促进学术团队建设,同时加大科研申报力度;四是不断打造自己的学科特色,可学习中大卓越英语人才班思路,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凸显人才培养特色。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护理学院名誉院长、首席教授李亚洁教授则强调要多措并举,一是提高教师待遇,提供更多的出国学习机会,从而留住新华本土的中青年人才,减少骨干人才流失率,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的冲劲与年龄优势;二是可以让学科带头人、首席教授作为项目、论文的通讯作者,指导青年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实现更高的项目立项和论文发表率,也为申请高层次科研基金项目打下扎实的基础;三是加快我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重点培植一批有潜力的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点;四是我校护理学院在广东省的口碑已经树立,要继续坚持双语教学特色,继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将育人品牌推向全国乃至国际。
■王庭槐校长:常抓落实 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校长王庭槐教授回应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 李波摄
听完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后,王庭槐校长表示,大家的发言真诚实际,对我校人才工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际国内高校发展迅速、人才竞争激烈,不进则退,我们的人才工作形势严峻,且任重道远。学校将会积极思考各位专家学者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在现有条件基础上,逐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实施好 “六大人才计划”,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潜力,开创我校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实现第二个十年发展目标提供人才支撑和发展动力。
■周云书记:凝聚共识 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
党委书记周云研究员作总结讲话 李波摄
周云书记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观点表示赞同,她指出,2016年学校人才工作以“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十六字发展思路为引领,全面实施“六大人才计划”,在人才引进、教师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实现了稳步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党委将继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配合、支持好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学校发展担当起保驾护航的责任,希望加入中大新华教育事业的全体同仁凝心聚力,发挥各自优势,为学校人才工作出谋划策,推动教育事业实现新发展,早日实现我校第二个十年发展目标。
会议现场 李波摄
新闻中心供稿
文/李清波 刘英 图/李波
审校|简庚荣
责编|李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