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王庭槐校长在NSFC-FDCT前沿学科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06-30 [来源]: [浏览次数]:


6月19-2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主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中山医学院联合承办的NSFC-FDCT前沿学科研讨会-肿瘤科学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邹立尧副局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王文泽副主任、医学部肿瘤处石嵘主任,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马志毅主席、郑冠伟委员、科技发展研究部叶桂林高级经理、冯齐珠高级技术员,中山大学肖海鹏副校长应邀出席。会议还邀请到了内地和澳门共40名从事肿瘤学基础、应用基础、临床与转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与会交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长担任大会主席。

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官网报道,此次大会分主旨演讲和分论坛两部分。19日下午举行的主旨演讲部分特邀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院长邓初夏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阎锡蕴研究员、澳门科技大学药学院朱依谆院长,为参会者带来肿瘤学科前沿研究的精彩汇报。在20日举办的“癌症耐药治疗新方向、标靶药物研发技术与创新思路、肿瘤驱动突变与环境因子”三个分论坛上,来自中国大陆、澳门两地的高校、医院、研究机构的在肿瘤学科领域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分享、交流其研究方法和科研成果。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长,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博导、生理学教授王庭槐(前排右5)应邀出席大会
王庭槐教授作《新型雌激素受体GPER在雌激素促进ER-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的学术报告

我校校长,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博导、生理学教授王庭槐应邀出席大会,并在癌症耐药治疗新方向分论坛上作主题为《新型雌激素受体GPER在雌激素促进ER-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的学术报告。在学术报告之后,王庭槐教授还同来自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肿瘤的彭向红教授共同主持该分论坛第二单元的学术报告与研讨交流环节。

\

教育的初心是让文明之火代代相传,教师是火种的传播者,学生就是火把的接力人。我们的老师把火把传给我们时,分文不取,无怨无悔。今天我们把火把又传给后代时,同样会不忘初心,不存杂念,这样人类文明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教授

据了解,王庭槐教授于1982年从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就留校任教至今,从一名生理学助教一步步成长为博士生导师、国家精品课程“生理学”和“实验生理科学”课程负责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奖”、教育部“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国家教学名师、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津贴获得者。即使在担任中山大学医学部副主任、中山大学医学教务处处长、澳门镜湖医院院长期间,也从未间断过教学与科研,基于这份教书育人的情怀,他坚持给本科生上课35年,并培养出30余名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对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王庭槐教授用亲身经历回答:“教学与科研不但没有冲突,还能很好地相互促进与发展。”35年来,他都过着教室、实验室、办公室三点一线的大学校园生活,对于教学与科研的热爱已达到近乎“痴迷”的程度。

在教学方面,王庭槐教授主要从事了“新型生理学试验课教学模式的建立和探索”、“创建跨学科、多层次的生理科学实验研究”、“构建‘三早’医学教育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长效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面向21世纪的《医学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以及“构建243课程体系,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等方面的改革实践与探索,也因此曾5次获得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6次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主编或参编专著与教材26部,推动了中山大学医学本科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以及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与发展。

在科研方面,王庭槐教授主要研究了甾体性激素的心血管效应及其信号转导机制,从基因和非基因两条途径、心肌和血管内膜、中膜和外膜多个层次系统深入地研究了雌激素抑制血管损伤反应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该项研究获2009年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近年来,他结合现代治疗学前沿研究,开展了生物反馈疗法的研究,建立国内第一个研究生物反馈疗法生理机制的实验室,并率先将混沌动力学理论及近似熵分析方法引入生物反馈的信号分析中,解决了生物反馈机理研究中的部分瓶颈难题;并率先应用生物反馈对高血压前期进行干预,为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正因为这份对科研、对学术的执着,令他在生理学、基础医学领域积淀了深厚的造诣和不菲的成绩:相继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基金22项,发表论文180多篇,获重要科研奖励7项。

近两年,他还应邀参编了第三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卷,并负责人体生理学分支的编纂工作;近日,他应邀出席了国家教学名师大讲堂分享教学经验,出席了NSFC-FDCT前沿学科研讨会-肿瘤科学大会分享科研成果,并作为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基础医学组会评专家参加初评会议……这些只是他长期耕耘在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平凡事业上的一段剪影。35年来的教育初心不改,现已是花甲之年的王庭槐校长用他毕业所学来感恩国家和母校对他的教育与栽培,以身示范、笔耕不辍、孜孜以求、诲人不倦,为中大新华师生树立了一个勤勉、励志的师者榜样。

宣传与新闻中心供稿 文/刘英 钟婉
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官网
责编|李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