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我院2014年新入职辅导员的岗位适应力,切实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2014年9月9日—11日,我院学生工作部在东莞校区组织开展了为期三天的2014年新入职辅导员岗前培训。
本次培训共有18位新入职辅导员参加,培训围绕“正理念,促适应”主题,通过涵盖全部团学工作内容的七场专题讲座,向新进辅导员系统介绍我院学生工作的总体框架、基本理念和工作思路,分享了我院多年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与策略,并以小组讨论形式,加深新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端正心态、调整方法,尽快全身心投入到学生教育管理一线工作中。
立足“四导”、“四体”,于繁杂中摸索工作规律
本次培训的开班讲座由学生工作部部长林秋贵主讲。林部长通过详细介绍我院的办学历程、生源特点、学生工作部的管理模式,使新辅导员比较全面地了解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同时阐述我院“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及“四导”、“四体”的学生工作思路。所谓“四导”即导向、导心、导学、导行,它要求辅导员成为指导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守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并从日常行为管理中塑造学生德行、锻炼学生能力的“人生导师”;所谓“四体”即环体、介体、主体和客体,它要求辅导员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当代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思潮,高度重视自身作为教育主体的专业化素质的提升,在对教育对象(客体)进行多维深度剖析的基础上,能灵活高效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新技术(介体)实现学生工作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
在培训结束的总结会上,我院副院长副书记蓝永金发表重要讲话。蓝副书记以自身三十多年一线学生工作经历,与新辅导员亲切分享了他对辅导员工作的体悟。蓝副书记指出“理论学习、总结反思,于繁杂事务中把握学生工作的规律”是开展学生工作的要领。他认为辅导员队伍必须始终怀有“立德树人”的使命感,一方面不断学习充电,提高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要经常反思,注意在繁杂的日常事务中厘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把握学生工作的规律,“多动脑,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工作就会出成效。

蓝永金副院长副书记作重要讲话
强化“专业”意识,在实践中历练工作能力
辅导员常被称为大学生“保姆”、“杂务工”,辅导员容易忽略自身的“人生导师”角色。从这一点出发,本次新辅导员岗前培训通过专题化的辅导员工作实务讲解,旨在使新进辅导员意识到自身工作的主干和主线,启发其对于日常工作的理论思考和探索,同时帮助新辅导员端正心态,踏实实践,逐步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专题化讲座为新进辅导员开启学生工作专业化、专家化思路
在三天紧张的培训中,新进辅导员认真听讲、勤做笔记,积极参与互动提问,并与组员充分交流见解。不少新辅导员表示,本次培训点燃了他们对于辅导员工作的热情,并深刻意识到自我提升和实践历练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常学生工作中,能通过自身努力做出成绩。

培训课上,新辅导员专注听讲,认真记录

小组讨论环节,新辅导员积极发言、交流思想
系统化、规范化,辅导员校本培训迈出重要一步
近年来,响应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等相关文件精神,我院高度重视学工队伍的校本培训工作,并将其视作提升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2014年度的新辅导员培训是我院针对新上岗人员开展的第一次系统而规范的岗前培训,丰富实用的培训内容及专题讲座加小组研讨的灵活培训形式,将开启我院学工队伍校本培训的新思路,促进学工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学生工作部供稿 图文/令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