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千里之行,始于新华;万里之外,新华是家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6-27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校2018年学士学位授予仪式现场
学校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王庭槐教授为毕业生颁授学位
校长,我们来张自拍吧!为我的大学四年画上圆满句号!
“虽然是负伤上场,但我拿到校长亲手颁发的学位证了!”
“好激动!校长帮我戴学士帽。”
同学激动地拥抱校长,大声喊出:“校长,您辛苦了!”

6月23日至26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8年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仪式在东莞校区举行。学校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王庭槐教授分别为5079名学士学位获得者颁授学位,学士学位授予仪式主礼教授、优秀青年教师代表以及学校领导、教学督导,各院系部负责人、首席教授、学科带头人、教师代表和学生家长共同见证新华学子们的人生重要时刻。未能来到仪式现场的家长们也纷纷通过学校开通的学士学位授予仪式直播平台,一起见证子女大学毕业这一重要时刻。

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副校长:杨卫华教授(左)、李中生教授(右)主持仪式

为时四天的学位授予仪式分别由学校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副校长:杨卫华教授和李中生教授主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经学校第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15次全体会议审核通过,主持人宣读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关于授予2018届本科毕业生张忠涛等5079人学士学位的决定》。其中,经济学学士737人、法学学士262人、文学学士674人、理学学士772人、工学学士306人、管理学学士2237人、艺术学学士91人。

李亚洁教授、潘敬运教授、郑亿庆教授、赖剑煌教授、陈斯鹏教授、陈汝筑教授、袁持平教授、杨卫华教授、邹建华教授、许发茂教授、陈瑞莲教授、杨贤春教授、符正平教授、谭劲松教授、刘运国教授、叶启绩教授、张纯祥教授分别担任18场学位授予仪式的权杖教授,全体毕业生在象征学校最高学术权威的权杖的见证下,庄重地完成了毕业洗礼。

陈千老师、曹颖男老师、唐波老师、王静老师、万智萍老师、王惠老师、何瑜老师、周国军老师、吴喜龄老师、孔岩老师、万娟娟老师、区展玲老师、张长敏老师、罗泰晔老师、武亮老师、李晶老师、陈华丽老师、刘颖婷老师、庄婉婷老师、陈文川老师等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参加本次学士学位授予仪式。

终生难忘,庄严见证: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全体毕业生恭迎主礼教授

学士学位授予仪式伊始,主礼教授、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在神圣的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权杖的引领下入场,伴随着中山大学校歌《山高水长》的音乐,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毕业生们鼓掌欢迎主礼教授

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王庭槐教授表示,隆重的毕业典礼、庄严的学位授予仪式是给每位同学在离开母校之前的一份礼物、一次纪念,也是大学里的最后一堂课。通过这场充满仪式感的典礼,标志着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即将走向社会。“我希望每位同学能记住这些在校学习的知识与修养,步入社会要将这些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大家也留意到,学校在仪式上为毕业生精心安排了一场场来自老师和师弟师妹的才艺表演节目,以此来送别毕业生。这一场场节目也是学校给各位毕业生的最后一场美育,告诉我们的毕业生,走出校园要继续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美的事物,拥有一颗美的心灵;要将对美的感受、对美的追求融入到以后一生的生活中,继续去鉴赏美、欣赏美、创造美,将学校美的文化基因传承下去。在这里,祝愿同学们毕业快乐,走上新的岗位,获得新的成就,也希望你们常回学校看看,把你们的每一次喜悦,每一份成绩告诉母校,让母校为你们高兴,为你们骄傲。”王庭槐校长深情地说。

感恩教育,感谢相遇:爱就在我们的心中
毕业生代表齐声合唱《感恩的心》

杨卫华副校长祝贺同学们经过了四年的奋斗,取得了今天的硕果。他叮嘱道:“学位授予仪式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实际上是对我们多年来学习的一次很好的总结。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社会,大学的四年最关键的是,学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是我们在大学本科阶段所奠定的人生基础。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是我们另一个社会新征程的开始,我们要总结过去,要看到今天的成绩,也要谋划好美好的前程。同学们跟母校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希望同学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记得母校、常回母校、回报母校。我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毕业为起点,从新华出发,在讲好昨天故事的同时,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发光发热,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李中生副校长在毕业之际为大家上了一堂感恩教育课,他深情地讲道:“同学们首先要感谢给予我们肉体生命并对我们寄予厚望的亲爱的父母亲;感谢给予我们文化生命、奉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敬爱的老师;感谢为学校发展、为学生成长操劳的敬爱的王庭槐校长;最后,同学们要把掌声献给自己,你们圆满地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获得了学士学位。你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演绎了一个值得回味的大学故事。”李中生副校长感慨:“你们今日是桃李芬芳,明日是社会栋梁!”他衷心地祝愿同学们心想事成,前途无量。

音乐系学术顾问杨健生副教授现场高歌祝福毕业生前程似锦
师生代表们为毕业生献上才艺表演送别毕业生

仪式上,学校还精心安排了节目表演环节,师生代表们为即将告别母校的毕业生载歌载舞,为他们的毕业增添喜悦、欢快与不舍,为他们的前程送上美好祝福。

最后,毕业生代表献上合唱《感恩的心》等精彩纷呈的节目,为同窗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毕业生代表齐声合唱《感恩的心》

心怀感恩,是一切美好的源头。受礼同学们向王庭槐校长和主礼教授们鞠躬致谢,并在学位授予仪式结束后集体表达了对父母、老师、学校、校长的感恩之情,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和关爱,感谢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导和爱护,感谢母校对自己的栽培和关怀,感谢校长对新华学子的心血和付出,并大声地向校长表白:“您辛苦了,我们爱您!”

抒写青春,不负韶华:举目展望未来之旅

学校领导对每年的学位授予仪式都十分重视,体现着学校对毕业学子的关怀和期待。

党委书记周云说:“我觉得我们的毕业生们很幸运,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成长平台,能让他们服务人民、为祖国做贡献。我祝愿他们在新的征程中,能真正担当起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成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长为能担当起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力量。”

对于初入职场的毕业生,教务处处长尹小川提出了建议:第一,以前的荣誉和失败都是过去式,将来才是同学们必须要为之奋斗的;第二,希望同学们在走入职场时,首先要放松心情,做为一个普通的工作者,不要有太多的身份“包袱”;第三,一定要认真地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性格特点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陈小枫督导发表毕业赠言,她说:“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有过迷茫、有过困难、也有过痛苦,家长们、老师们都给予你们很大的理解和体谅,引导你们不断地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阶段目标——获得了学士学位,这是你们人生一个阶段的完美成果。”

教学督导潘敬运教授对护理学院的毕业生提出希望,他希望毕业生在工作上能虚心向前辈学习,在工作上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把所学到的知识完完全全地贡献给整个护理事业,认真照顾好病人,为中国、为人类的大健康事业服务。

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宋俊华教授说:“我希望我们中大新华的同学们要立大志、做大事。无论是走上工作岗位,还是继续学习深造,我们都要胸怀大志,才能砥砺前行。”

会计学院刘运国院长认为学士学位授予仪式对毕业生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他说:“我们中华民族从孔子开始就特别讲究礼。孔子曾告诫自己的儿子‘不学礼,无以立’,他认为对礼的学习和实践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起码条件。今天我们通过学位授予仪式,来传承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优秀文化。我们的同学们既要表现出端庄大方的文明仪态,也要熟悉在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定型的许多具体仪式。同时我们也邀请到老师们、家长们共同见证仪式,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位授予,受到礼的教育,将来在工作生活中对父母、长辈、领导更有礼仪,更讲规矩。”

外国语学院执行院长廖益清教授说道,毕业典礼在英文里叫做Commencement,它是表示开始的意思,意味着同学们大学四年的学习已宣告结束,正式进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所以毕业典礼代表着对过去的告别,对未来的展望。

主礼教授符正平说,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依托母体学校中山大学一路发展起来,这种血缘关系是非常浓厚的,中大新华的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和中山先生的精神,与中大是一脉相承的。我希望中大新华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中山先生和中山大学的精神传承下去,进一步发扬光大。

中国语言文学系黄嘉欣同学对老师和母校深表感激和留念,她说:“我们中文系的老师都很负责,很认真,很感谢他们这四年来对我们的教导,从他们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很多,这都让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规划。希望我们学校以后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会永远铭记这一天,因为这是我们告别学生身份的象征节点,同时也是我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起点。”

管理学院黄佳敏同学在临别之际对彭建平院长说:“还记得您作为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您教我们怎么开题、如何写,关心我们写不写得下去,担心我们对wind数据库的使用说明了不了解等等,一步一步帮我们打开思维。您还在课后主动问到在论文写作和资料收集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是否需要帮助,并一一帮我解惑,在微信上和我沟通论文进度,给我诸多建议,促使我不断进步成长。这些,我都铭记于心。再次感恩,也祝福母校和管理学院都越来越好。”

3506名毕业生拿到了一张“额外”的成绩证明

今年共有3506名2018届毕业生在拿到本专业修读的学业成绩单的同时,还拿到了一张额外的成绩证明。

今年获取了额外的成绩证明!

我校推行的“学分银行”教育管理模式,是模拟银行内在运行机制而建立起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旨在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弹性学习制度和多元的学习成果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推动学生的潜能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校期间除修读主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外,可根据自己发展需求,跨专业、跨学科、跨校修读课程,或通过我校“中大新华慕课荟萃平台”、校外其他在线课程平台修读优质在线课程。学生修读课程或参加各类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或成果,经学校审核后予以认证,并以学分币的形式记存入我校学分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学生毕业时扣除毕业应需学分后,所剩下的学分由学校为学生另外出具成绩证明。

今年共有3506名2018届毕业生在拿到本专业修读的学业成绩单的同时,还拿到了一张额外的成绩证明。

每年这个时节,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鹿角解,半夏生,梅子熟,荷露香。同学们带着四年学习的成果,带着憧憬和期望,迈向了另一个人生阶段。

希望同学们怀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广阔的全球视野,努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的中流砥柱,期待风华正茂的你们,谱写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现场花絮:
宣传与新闻中心、中大新华记者站供稿
文/黄要武 杨佳妮 陈媛媛
图/李波 赵浩佳 张嘉怡 黄文贞 林青茹 黄君乐 苏倩 禤俊杰 李莎鑫 林卓璋 杨昊楷 蔡嘉由 欧阳润泽
录音整理/李怡琳 茹湘婷 陈媛媛 韩雯昕 叶娉婷 徐健俊 林云志 廖彩娟 姚家和 李心怡 姚沛涵 杨俊峰
审校|刘英
责编|杨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