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院士莅临我院参观指导,并与我院学子在东莞校区教学楼②A201亲切见面交流。早在今年7月23日,我院刘荣海董事长、王庭槐院长一行在广州拜会了丘成桐院士。王院长与丘院士就中国大学教育展开广泛的讨论,特别是在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问题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丘院士对学院的办学思路、定位和发展给予指导,并希望我院能在一些新兴高科技产业例如像3D技术产业方面拓宽学校发展途径和办学特色。
图1 丘成桐院士(左三)与学院领导在校门口校名碑前合影

图2 丘成桐院士(左五)与学院领导在孙中山塑像前合影
此次,学院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丘院士莅临我院,刘荣海董事长、王庭槐院长、蓝永金副书记副院长一行陪同丘成桐院士参观了位于东莞麻涌河畔的新校园,在我院东莞校区门口和孙中山塑像前合影留念。刘荣海董事长向丘成桐院士介绍了学院规划发展蓝图以及人才培养现状,感谢丘院士拨冗亲临指导,并诚挚邀请他莅临我院开展讲座。
王院长在校园孙中山塑像前介绍了中山先生“博学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的大学校训,以及我院极力倡导的“诚信、求实、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求学精神,并向丘院士讲述塑像的来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先生在美国得悉消息后,离美赴欧进行外交活动于同年12月下旬回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12月21日到达香港时在船上的留影,由著名雕塑家杨庆聪先生据此照片精心雕塑而成。”丘院士听完王院长介绍后表示了他对中山先生的深深敬仰和缅怀之情。
图3 丘成桐院士与我院学子亲切见面交流

图4 丘成桐院士寄语我院学子讲话
随后,丘成桐院士抽出宝贵时间与我院学子见面交流,他对同学们亲切寄语:“今天很高兴见到同学们,看到你们很年轻,我想应该是前途无量的。刚看到门口校名碑的题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源自道德经,有很深的寓意。我想你们应该秉承这种精神倍加努力,希望你们一辈子都要记得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重要性,尤其是自强不息,对我们同学乃至我们的国家也同等重要。我也是第一次来到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匆匆一看,看到校园很现代,同学们很热情,很感动。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以后可能有机会再多来,希望你们前途无量,谢谢你们。”
我院学子表示:“我们听说德高望重的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院士要来这里与我们见面,我们非常激动,因为我本身很热爱数学科学,这一次我真切体会到‘三生有幸’的实际涵义,早早来到见面地点等候。当我们见到和蔼可亲的丘成桐院士,亲身领略到了国际大师的风范,非常感谢他给我们这样难能可贵的机会,期望他以后能多来学院,给我们带来最为精彩绝伦的学术讲座。”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记者站供稿 文/刘英、马斯凯 图/范兆任、梁景泉)
丘成桐院士简介
丘成桐,外文名Shing-Tung Yau,祖籍广东,是国际数学大师、著名华人数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得主,克拉福德奖得主,获得有数学家终身成就奖之称的沃尔夫数学奖。他证明了卡拉比猜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学中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对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丘成桐院士被《纽约时报》誉为“数学王国的凯撒大帝”,他不仅领导创立了几何分析这个数学中最活跃的主流领域,还在理论物理、代数几何、计算机图形学、控制理论等等研究方向都有极为重要的贡献;而他的研究之广、学生之众、影响之大,也让他在数学教育界有非凡的成就。丘成桐院士十分关注祖国的教育事业,对祖国的教育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并做了很多工作,如:在两岸三地创建了五个数学中心、创办三年一度的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提议在中国(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高校开展大学生数学竞赛,以全面测试大学生的数学知识、修养与能力,促进中国大学数学的教育改革。